人本主义心理学相关知识
(2012-05-30 15:55: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常识 |
(1)研究对象
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提出要以心理健康的人或健康人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对心理不健康的病人,也要努力寻找他们健康的内在本性。
马斯洛对心理健康概念作了明确的说明:(1)心理健康是一种强烈的信念,即相信人类有自己的基本性质和心理结构框架,我们可以像对待人体结构那样来研究它;人类也有由遗传决定的需要、能力和倾向,其中一些跨越了文化的界线,是全人类共有的,还有一些则是具体的个人所独有。这些需要是善的或中性的,而不是恶的。(2)完美的心理健康和正常而有益的发展在于实现人类的这种基本性质,在于充分发挥其潜能,在于遵循其轨道逐渐向成熟发展。这是内在的心理发展,不是外部的行为塑造。(3)心理病理现象是使这种基本性质遭到否定、挫折或扭曲的结果。因此凡是有助于实现人的内在本质的就是好的,凡是阻挠或否定这种基本性质,甚至改变自我实现过程的,就是坏的或者是心理变态。
另外,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内在意识经验。意识经验能向心理学家提供重要的信息,使他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了解那些对人类来说最有价值的、关于人的内在本性的信息和此时此刻的内在体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潜能和价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把心理学研究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尝试解决现代社会人类价值观丧失而引发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2)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烈反对把人机械化、客观化的静态研究倾向,主张用动态的整体研究的方法研究实际社会生活的人。马斯洛认为心理学应该采用整体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人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发挥作用的,因此对人的研究必须既考虑行为的内在的、固有的决定因素,又考虑外在的、环境的决定因素。弗洛伊德只注重第一点,而行为主义者只注重第二点。这两种观点需要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的结果便是对人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和个案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不赞同主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倾向,而提倡现象学描述。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主张把实证研究的方法与现象学和存在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
(3)基本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本能决定论,它突出了内部动机,尤其是高层次动机的主导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人格动机论特征。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人的本性的价值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自主的,是通过人的负责任的自由选择过程而实现的。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强调研究人自身的潜能和价值。由于社会压抑了人的潜能,使人的价值观严重丧失,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对潜能和价值问题的呼吁,唤起社会对人的关注,对改善人际关系和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各自的论著中探讨了许多与社会问题有关的主题,并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预防犯罪、企业管理和社会改造等领域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间接,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健康人的心理和健康人格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健康人格心理学。
(2)研究方法
(3)基本特点
后一篇:心理成长类问题的咨询原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