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苦:心理治疗的忠实陪练

(2012-05-28 16:39:28)
标签:

杂谈

    在心理治疗中常可以听到个案这样的抱怨:为什么心理治疗这么痛苦,你可不可以不讨论那些让我痛苦的事情?为什么做治疗要比治疗之前还痛苦?

有一位个案,事业成功,性格坚强,因婚姻破裂前来咨询。在治疗期间,体验到非常大的恐惧。她抱怨是因为心理治疗把她弄得这么脆弱,因为以前她遇到这种事情可以把自己控制得很好,不会这么害怕――意即心理治疗害得她要承受这么大的恐惧的折磨。

她无法体会到这恐惧其实一直潜伏在她的内心,只是一直防御得很好。当她的婚姻和亲子关系一连串的失败,让她不得不开始心理治疗,从而体验到从未感到过的恐惧。她在事业上是个很成功的女强人,她现在为自己所体验到的来自内心的巨大恐惧而烦恼和抱怨,她无法接受自己这么恐惧和脆弱的体验。

体验恐惧,正是为了面对恐惧。其实,恐惧并不能真正伤害她,反而是如果总是将这种恐惧压抑在无意识中,对她的人际关系和婚姻亲子关系造成种种伤害,那才是最可怕的。在心理治疗中,让这种恐惧浮现出来,目的是为了去有机会修复,学会在恐惧中如何与恐惧相处,如何运用内在的力量战胜恐惧,而不是回避或压抑恐惧,从而让恐惧永远支配和控制自己的生活和亲密关系。

随着治疗的进步,个案越来越意识到这恐惧来自自己的内心,来自对于一位重要亲人的强烈的内疚感无法抚平。几年前,她父亲病危,当时她在国外参加一个重要的商业谈判,假如放弃谈判赶回国,可能一年多的准备付之东流。等第二天谈判一结束,她立即搭最早的航班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了。家人说父亲一直期盼着她能回来,对她颇有责备。她很懊悔,在父亲遗像前恸哭失声。半年后出现抑郁症状,服药无效,后来丈夫又有了外遇,孩子也和她开始疏离,去了国外,她痛苦但不明白为何丈夫和孩子都这么对待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她开始看到自己是如何用消极的方式把丈夫和孩子一步一步推离开自己,并把自己变成一个受害者的。

我记得自己在做个人心理体验时,也有过类似痛苦体验,于是抱怨自己也抱怨体验老师:好好的干嘛要做个人体验,自寻烦恼?后来才意识到这痛苦并非来自个人体验,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痛苦浮现出来并成为体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机会面对痛苦,整合心灵,从而拥有一个更加稳定自由的内在世界,才能更好的理解心理个案,帮助个案。

很多童话故事比如《西游记》、《绿野仙踪》等,讲述的都是这样一个主题:为着一个目的,或是拯救或是寻宝,主人公鼓起勇气出征探险。在探险的途中主人公遭遇各种惊险和妖魔鬼怪,这些遭遇会带来恐惧和痛苦,但同时也会激发出自己不知道的潜能与之抗衡。最终,在这种与恐惧和痛苦的挣扎与抗衡中,主人公发现了自己战胜痛苦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让他找回真正自信和安全,意味这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恐惧和痛苦,都可以无所畏惧,面对人生。

痛苦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痛苦完成了它自己的使命,痛苦呈现出它自己的慈悲。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心理治疗的探险之旅。痛苦和恐惧,是锤炼生命和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心的最好陪练。

当一段心理探险之旅结束,我们可以放心地开始新的生活,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感谢痛苦这个陪练。在探险过程中,我们总是诅咒它,讨厌它,千方百计地逃避它,想方设法地绕开它,但是它总是忠心耿耿地追随着我们,像个忠诚的卫士,像个负责任的陪练,一声不吭地忍受着我们对它的捶打和抱怨,直到我们有能力去胜任生活。

痛苦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痛苦扩大了我们的包容心,也是痛苦让我们了解了不知道的自己,同时更是痛苦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