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在心口难开-述情障碍
(2012-03-12 11:15:11)
标签:
杂谈 |
临床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述情障碍”,主要指的是缺乏用言语描述并表达情绪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快乐,感受不到悲伤,也很少发怒。调查表明,述情障碍普遍存在于有心身疾病的人中,大约每七个人之中就会有一个遭此不幸。
她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最近几周,女警官阿诺一直在接受这样的心理治疗。她必须学会对别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了解自己的感觉。谈起自己早逝的母亲时,听不见她说出诸如“悲伤”之类的词语。可是在尴尬的时候阿诺也会表现出常人的特征:脸红、心跳加快、冒冷汗。但是当治疗师问她有何感觉时,她很茫然,就是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只会有眼泪而不是话语
让阿诺最痛苦的是:她和其他人的关系永远是黯淡的。对她来说,和别人建立友谊是可望不可即的事。只要她和别人的对话一涉及到爱好、热情或者不信任,她就不知所措。只有在很少的时候,当再也承受不了内心的紧张时,她会突然泪流不止,要么就是怒不可遏了,原来在她的内心早已有什么积蓄已久。
据研究,引起“述情障碍”的因素,则可能早在患者的童年时期就买下了祸根。婴儿还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例如“害怕”或者“高兴”这些概念联系起来,他们首先只能从身体上感觉到这些。
为感觉起一个名字
在婴儿的这个学习过程中,早年抚养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妈妈会问孩子:“你高兴么?”也会安慰说:“不要难过……”或者责骂:“不要这么恼怒!”这样妈妈就为情感各起了一个名字,孩子以后也会更容易地区分情感。
母亲和孩子间的早期交流对“情感数据库”的建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情感数据库”里,每一个感受都会和相应的感觉描述存放在一起。如果孩子的父母也患有“述情障碍”、抑郁症或者性格反复无常,就会有一种危险:父母为孩子情感做的解释少得可怜。然后孩子就缺乏必要的词汇描述自己的感受。直到他们成年以后,他们还会像小孩那样,只会依靠身体感受,却不能够亲口说出自己的感受。
情绪训练
述情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进行情绪训练,培养共情的能力。
1、提高自己的感受性
指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反应的敏感度。
*摆脱自我中心,学习关注他人。
2、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理解以倾听为前提,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为结束。
*学会倾听(专注,不作价值判断,通过提问确认问题,表达理解与关心等)。
3、学会表达共情
*表达对人情感的理解(参考句式:“你感觉……”)。
*表达对人意图的理解(参考句式:“你想说的是……”)。
*表达对对方情感与意图的尊重(“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