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女教育中“三句话”的反思
(2012-03-08 14:16: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亲子教育 |
关于“听话”
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清晨上学前,父母总不忘叮嘱一句话“不要皮,听老师的话啊!”在日常的教育中也总是一再重复要听大人的话。应该说,在那个全民族独立思考能力普遍丧失或者说是这种权利被剥夺的时代,人们难以觉出这样的叮咛有何不完备、不科学的地方,这样的要求也有可谅之处。但时代不同了,在强调创造、强调个性发展的现代社会,仅对孩子提出听话的要求,非但是片面的,而且是停留在一个落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的。有两个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许多高学历的父母也仍然把“听话”作为对孩子的主要要求,这说明了讲究尊卑、长幼、孝悌的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之巨,高学历的家长也仍然有素质的缺陷。二是父母常常会在这种教育表露出来的矛盾面前哑口无言。所以,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听话,更要教育孩子相信真理,相信科学,教育他们树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思想。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思考和比较,在辨别和筛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正在和世界全方位接轨的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也应当与世界接轨。
关于“好好学习”
我们这一代,甚至上一代都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尊尊教导中长大的。无论到什么时候,要孩子好好学习都是没错的,问题就在于,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仅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就远远不够了。好好做人呢?好好爱家庭呢?好好使自己的作为与时代同步呢?这些都是生活在新世纪的人必备的素质,父母们为什么不反复要求呢?如果与父母讲的另一句“
关于“没出息”
父母最爱用这这句话训蜇斥孩子,孩子考试成绩没到90分,没出息;孩子写不好作文,没出息等等,在父母眼里,孩子没出息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出息”两字在《现代汉言词典》释为“指发展前途或志气”。仅凭这些事就能判定孩子没前途和没志气吗?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有无心的失误,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他们以明亮的、正面的引导,一味地指责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只能使孩子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孩提时愚钝、调皮甚至顽劣,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名家和大师,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吗?幼时聪慧,长大却泯然众人的伤仲永之叹,不是言犹在耳吗?
有个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想考全班第一却只考了第二十一名,他向母亲他是否比别人笨。母亲没有回答,她怕伤了孩子自尊。在他小学毕业时,母亲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在看海的过程中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当这个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母校请他作报告时,他告诉了大家母亲当时在海边给他说“你看那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它们总是迅速地起飞,它们怕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给孩子们一点自信和鼓励吧,相信你的孩子经过努力一定会能够成为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海鸥!
好习惯,主动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小朋友交流互动的环境,带孩子出门游玩嬉戏,又有多少父母把培养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他人身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