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汉语拼音的元素周期表

标签:
教育亲子儿子初中化学元素周期表钽铪钋镨镧锕彩色拼音方便 |
3月12日晚上,儿子上了第一堂化学课(课外班),这也是儿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儿。在这个时段,有几门课程可供选择,他还是选择了化学,想必是奔着郭春老师去的。
上吉大附中前,儿子曾在“名师展示课”听过一次郭春老师的课,那一次课给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儿子喜欢上了化学,也喜欢郭春老师。以后,他陆续给我讲了好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特别是饮食方面,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对人健康的重要性,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东西最好别吃,哪些食物是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哪些饮料使用什么化学原料制成的……给我的感觉是学了化学,在中国都不敢买食物了,很多食品实在可怕。这的确是中国国情,媒体时有披露。不学化学也挺好,天天傻吃傻喝,还感觉不错,只是最后咋死的都不知道。儿子记忆真好,像录音机一样,把从老师那儿刚听到的东西都转述给了我,上一堂课两人受益。
下课后,儿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化学有趣喜欢学,老师讲得好,十分欣赏老师的讲课方式。他甚至还想自己做实验,提议让我买些试管烧杯一类的东西。回家后,儿子捧起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他想知道,做化学实验的规则,如为什么只能把浓硫酸往水里倒,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若不是我阻止他,让他快写当天作业,能一直看下去。
按照规定,化学课初三才开课,现在学了,初三时怎么办?再重学一遍?我也真是不知如何是好?我拿起初中阶段要学的九年级上、下两册《化学》教材,翻看一遍,感觉对儿子的确没有难度。在老师指导下,凭借兴趣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相信,二两本书儿子很快即可学完,他既然愿意学就让他学下去吧。
如果说儿子真的对化学有兴趣,那么在小学四、五年级已初露倪端。那时,儿子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附录中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自己就一遍一遍反复看,从中寻找规律。记得四年级的一次数学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儿子说数学考试有把握,不必复习了。结果,那天晚上一直很投入地看“元素周期表”。令人不解的是,那次数学考试得了并不多见的120分满分!
后来,一是看到儿子对那张“元素周期表”那么有兴趣,二是发现表中有若干缺陷,就给儿子制作了一张“元素周期表”。首先,字典上的附表字太小,尤其是原子量,几乎看不清,孩子看很累眼睛;其次,表是黑白印刷,对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中的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稀有金属,惰性气体与卤素及主族元素的分类不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表中的字大多拿不准读音,如钽、铪、钋、镨、镧、锕等。
我发现,很多字就是为了这个元素而制造的,也就是说,这种字除了所指的这个元素外,再无其它任何含义。可能造字时已经考虑了读音的因素,很多金字旁的字可以读字本身的音即可,如果都这样问题就简单了。但是还有例外,如钌字本身读liào(四声)指钌铞儿(扣门窗的铁片),但指元素时,钌字读liǎo(三声);钯字本身读pá指耙子(一种搂草的工具,猪八戒用的兵器),但指元素时,钯字读bǎ。
这样一来,会让人更加疑惑,拿不准到底应该怎么读音,我相信很多成年人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对孩子们,这个问题显得更严重,因为绝大多数孩子自学时都懒得去逐一查字典,那样也真的很麻烦。显然,加上拼音,使用者和学习者都方便多了。特别是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很大方便,他们可以大胆准确地读出音来,给自学带来信心。
出于以上这些考虑,我就制作了这张大的彩色的加注了汉语拼音独一无二的“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