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亲子儿子夏季雪糕出门条买与卖语文识字混淆打字电脑育儿 |
儿子要去“卖”雪糕
我帮儿子洗橡皮时(每天清洗一次,橡皮上黑色物是含毒的铅),在笔袋里看见一个纸包,打开一看,这是一个出门条,里面包着70元钱。我知道这是他准备请老师和全班同学吃雪糕的钱,可是一看纸条上的字,让我哭笑不得。纸条上写着“六年一班二名同学出去卖雪糕,请放行。”下面有魏老师的签名。这简直成笑话了,我也真该给儿子亮亮丑,以前净给他说好话了!
进入夏季,烈日炎炎读书难啊!儿子班里有个潜规则,师生轮流请大家吃雪糕。魏老师已经自掏腰包请全班同学好几次了,班里也有十多名同学请过了,最近儿子多次提起这件事儿,大概是在暗示我,该轮到他自己了。前几天,我突然意识到时间紧迫,儿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同学们就要散伙了,此前还要去四家子(一农村地名)社会实践,再不抓紧恐怕就没机会了。那天,我给了儿子钱,儿子说要到班级文艺委员那里排号,不一定哪一天能轮上。
附小管理得很严格,学生不能随意出入校门,午饭回家或在外面用餐的同学有专用的“出入证”,其他学生课间或中午外出,一律凭班主任老师亲笔写的条子,门卫才予以放行。所以,儿子若出校门买雪糕,必须持魏老师批的条子才行。儿子为了随时准备出去买雪糕,便提前写了条子,请魏老师批准后,放到笔袋里了。若不是儿子暂时没有排上号,我还没有机会看到这个条子呢。
我拿着这张“出门条”对儿子说:“象儿子!恭喜你会做买卖了,要给爸爸赚钱了。”儿子愣愣地看着我,一点儿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把纸条递过去,让他自己看。儿子皱着眉头,看着看着……突然大笑起来……哼!亏他还能看出来。“这还有魏老师签名呢!”我指着魏老师的签名说。“啊!魏老师忙着呢,根本没看就签了!”儿子说。“算你幸运,这要是魏老师看到了,可饶不了你!”我对儿子说。“虽然魏老师批准了,但就凭这张条子,认真履行职责的门卫也绝对不能放你出去。”我逗儿子道。“为什么?班主任批准了,门卫就得放行。”儿子认真地说。“班主任可以批准你买雪糕,如果卖雪糕那得校长批准才行”“啊!哈哈哈……”儿子大笑起来。
儿子有可能是偶然写错,但根本问题还是拿不准“买”与“卖”,心里肯定没有十分把握。我为了考察一下儿子,又让他写了“上”与“下”,“左”与“右”,“酒”与“洒”等等,好在他还都写上了。反思一下,儿子小学期间,我从来就没有(或偶尔有)给儿子听写过汉字。我一直觉得,多看书汉字自然就认得了,不必写那么多遍。现在六年级的孩子了,“买”、“卖”还不分,说出来是不是让人笑话?
记得我小时候也分不清“左”和“右”。家人这样告诉我:左派是好人,好人是干活儿的人,“左”字里有个干活儿的工人;右派是坏人,他们只吃饭不干活儿,“右”字里有一个光吃饭的嘴。我也得想个办法,让儿子分清“买”与“卖”呀!我对儿子说,对于你现有的钱来说,你越买东西钱就越少,“买”字笔画就少;而你越是卖东西,钱就越多,“卖”字笔画就多,多多少?多出十。
这一问题,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儿子语文学习上的漏洞。由此看来,对孩子哪一方面没抓或没抓紧,哪一方面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的作用太大了!过去我一直反对一个字一下子写多少遍,一下子就把它记得牢牢的,小学学习一般都采取这种方法。我主张认字识字写字要有个过程,一个字给上一星期时间,今天与这个字见上一、两面,写上一、两遍,明天、后天、大后天……依次重复,慢慢快乐无痛苦地记住并会写这个字。看来,学汉字也得象学外语单词那样,有个强制性痛苦的过程。
也别光说儿子,现在我恐怕有时也是提笔忘字。特别是用上电脑后,笔的用处越来越小,手写字的功能逐渐丧失。好在我尚有辨别能力,打一个字或词,出来一大堆,我能准确找出哪个是我需要的。如果再让我拿起笔来写,真的有很多字可能写不上,但是打出来我却能认得。有时我知道这个字或词的发音,我用拼音打出来,我能从很多字或词中找到我需要的,但是有些真的写不出来。看来,我也要和儿子一起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做一个无愧于中国文化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