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复旦吴金华_169
复旦吴金华_16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3
  • 关注人气:1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點校本三國志修訂细则

(2013-04-23 10:54:00)

 

點校本三國志修訂细则

(修补稿,24条)

 

  一、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版点校本《三国志》在《出版说明》中称以百衲本(前三卷以绍兴本,后六十二卷以日本绍熙本为底本)、殿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金陵活字本(清同治六年金陵書局活字本)、本(清光緒十三年江南書局刊本)四種版本互校,擇善而從,但实际操作时所用底本是金陵活字本。

  二、本次修訂,以补本(六十五卷, 《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旧称“紹熙本”或“本”。原版与日本所藏绍熙本大体一致,然其中补版甚多,今称“再造善本”)為底本。

  三、以百衲本、殿本、金陵活字本、本为通校本,并以绍兴本(现存宋绍兴刊本《魏志》共二十九卷,缺第四卷,原涵芬楼藏)、三朝本(六十五卷,有缺页,宋衢州学刊元明递修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今称“三朝本”)、咸平本(现存《吴志》二十卷,日本藏,旧题北宋咸平本,实为北宋末、南宋初的刊本,今称“咸平本”)分别为《魏志》、《蜀志》、《吴志》的主要通校本;以本(元大德十年池州路儒學刊本)、西爽堂本(易培基《三國志補注》影印本,明萬暦吴琯西爽堂本)、南监本(明萬暦二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冯梦祯校本)、北监本(明萬暦二十八年北京国子监敖文祯校本)、本(明天啟六年陈仁锡评点本)、本(明崇禎十七年毛晉汲古閣本)为参校本。凡属对底本的改动,均记入长编;重要的校改,出校记说明。

  四、本次修订以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的重排本为工作本。

  五、20世纪出土于吐鲁番、敦煌地区的六种古写本残卷也是重要的对校资料。

  六、原点校本对部分异体字、俗字等作了处理,大体得当且已为读者所接受,本次修订对这些字一般不再回改,个别特殊情况酌情处理。

  七、底本、通校本与工作本的异文,均在长编中说明;对于参校本与工作本的不同之处,择要记入长编。通校本中明显的版刻讹误另行记录,不一一记入长编,以免无益之繁琐。

  八、本次修订以版本对校为主,对于大量的版本异文,仅在校记中择要出校。

  九、对于本校、他校资料中的异文,也择要出校。

  一〇、底本中,记录人名的文字前后不一,照例不强求统一,一般只在长编中说明,凡属可疑的则择要出校。

  一一、底本中,记录地名的文字前后不一,照例不强求统一,一般只在长编中说明,并择要出校。

  一二、底本中非常可疑的文字,凡属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对有关文字的献疑及考证,一律记入长编,一般不出校。

  一三、原點校本校勘记中误校或缺乏校证的条目,一律删除,并在长编中说明删除的理由。

  一四、对原點校本校勘记中需要改写的条目,在长编中说明理由,按照《修订总则》的要求撰出新校记。

  一五、对原點校本的分段及标点符号有所调整时,在长编中说明。

  一六、凡属天文学名词,均加专名线。原點校本对于“太白”、“镇星”等天文学名词未加专名线,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体例不统一,今增补,并在长编中说明。

  一七、对于裴松之的音注,原點校本有时采用提行形式,有时采用夾注形式,本次修訂,一律统一为提行形式。

  一八、对于裴松之所引文献,如果首尾明确,照例不用引号表明起讫。如果裴松之在引书之后紧接评议,则须增加引号标明所引文献的起讫,藉以彰显引书与评议的界限。如卷五七《吴志·虞翻传》裴松之注引《翻别传》曰:“使豫章太守華歆,图起義兵。未至豫章,聞孫策会稽乃還。会遭父喪,以臣使有節,不敢過家,星行追侯官還,然後奔喪。”而傳云孫策之來,衰絰詣府門,勸,則為大異。自“使”至“然後奔喪”是《翻别传》的内容,原点校本照例未加引号,与下面的评议界限不明,故增引号以明之。

  一九、传世本的《目录》,均非原著所有。底本《目录》的内容及格式,凡与工作本不同之处,均在长编中说明,不出校。《目录》的修訂,在工作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内容均在长编中说明,不出校。

  二〇、原点校本有附录五篇,今保留,只是将第二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移到末尾。第一篇裴松之所撰《上三国志注表》,旧本均置于正文之前,原点校本移至书末,今仍之;鉴于《上三国志注表》属于注的序言,实质上跟下面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并非一类,其中的版本歧异照例亦当校理,故修订的内容亦记入长编并择要出校。

  二一、长编及校勘记中引用文献及前人成果时,统一使用简称,举例如下:

       西汉司马迁《史記》,简称《史记》。

       北宋王钦若等所编《册府元龟》,简称《册府》。影宋本《册府》残卷,简称《宋本册府》。

       元郝经《续后汉书》,简称郝经《续后汉书》。

       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何焯《读书记》。

       何焯《三国志》校本(内容散见于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卢弼《集解》等),简称何焯校本。

       卢弼《三国志集解》,简称卢弼《集解》。

       张森楷《三国志校勘记》,简称张森楷《校勘记》。

       赵幼文《三国志校笺》,简称赵幼文《校笺》。

       藏于新疆历史博物馆的《魏志·臧洪传》残卷、《吴志·吴主传》残卷,分别简称写本《魏志》、《吴志》残卷。

       藏于敦煌研究院的《吴志·步骘传》残卷,简称古写本《吴志》残卷(可能属东晋后期写本)。

       藏于日本的《虞翻陆绩张温传》残卷(断裂为两种),均简称写本《吴志》残卷。

       藏于日本的《韦曜华覈传》残卷,简称写本《吴志》残卷。

       殿本有摛藻堂荟要本、成都书局刻本、1936年出版的万有文库圈点本等,分别简称荟要本、成都书局本、万有文库圈点本等。

等等。

  二二、校记、长编中所引古籍,须参考新出版本及最新研究成果,如《群书治要》应参考日本古写本,《文馆词林》应参考弘仁本,等等。

  二三、校记、长编中所列《三国志》版本,只列底本(再造善本)、点校本(陈乃乾点校)、绍兴本、咸平本、百衲本(底本为经过挖改的绍兴本及绍熙本)、三朝本、西爽堂本、本、殿本、金陵活字本、本十一种。因西爽堂本号称来自本,而金陵活字本、殿本、本的底本分别是南监本、北监本、本,为简便计,除了特别重要的异文,本、南监本、北监本、本的情况一般不再罗列。

  二四、断句及标点符号方面的问题,凡属存疑待考的一律不断或不加标点,例如《魏志·韩传》臣智或加优呼臣云遣支报安邪踧攴濆臣离儿不例拘邪秦支廉一段,陈仁锡评点本、万有文库圈点本及中华书局点校本都不加标点,体现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的治学理念。修订本循此原则,对点校本中“秦、胡”之类的疑点一律删去可疑的标点符号,改为“秦胡”之类。

2600字         

 2012年3月修订稿

2013年4月修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