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逼跳楼的真的是博士吗?

(2010-01-20 14:31:18)
标签:

博士教育

教育制度

导师

周建伟

教育

    1月16日,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周建伟因为导师交代的项目没有完成,被拒绝答辩,绝望之下选择跳楼。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劝解后,周建伟最终被警察营救。事后学校承诺让周建伟在春节前毕业,而导师则表示不想谈这个事。
   事情还算庆幸,因为周博士最终没有成功跳楼。可是,通过周博士的一跳和一救的过程,我们觉察到了许多过去不曾深入探究的东西。
    首先,周博士为什么会被拒绝答辩,是他的论文不过关吗?是他的学业成绩不优秀吗?不是,周建伟的博士论文送到校外盲审已经高分通过了,还剩最后答辩一关,但是因为他的导师要求他计算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是周建伟博士论文之外的工作,他做了一个多月,觉得这个计算很难完成,于是,周建伟的导师给他的答复是,把布置给他的事情做满意了再谈答辩。
    一个论文能够盲审得高分的博士,其毕业进程竟然会牢牢地卡在导师交给他的“私活”那里。这其实是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老板”与“雇员”之间的从属关系在作祟,在这种经济利益唱主角的师生关系下,什么带领学生潜心搞研究都是鬼话。
    由此看来,被逼跳楼的不是博士本人,而是这种以经济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博士教育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周博士的跳楼冲动并不是个例,而具有普遍性,所不同的是,周博士选择了跳楼以示抗议,而其他绝大多数博士选择了忍气吞声和委曲求全而已,这正是现今博士教育制度的无助和悲哀。没有人格健全的博士教育制度,哪会有人格健全的导师,又怎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依此类推,我国之所以少出创新性科研成果也不难理解了。
    博士跳楼事件给博士教育制度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这种满眼都是铜臭味的师生关系和培养体制该改改了,否则,若干年后,由于经受不住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个别博士,这种教育制度都会被逼得跳楼的,到时恐怕就后悔莫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