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大学绩效评价皮不存毛焉附

(2009-12-15 17:11:22)
标签:

绩效评价

出版专著

中国大学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目前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的绩效评估显示:近半数高校在200620083年间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仅有29所高校呈现出“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

大学作为传承科学知识的教育机构,和企业一样,其实也是要讲绩效的,只不过,企业讲的是经济方面的绩效,而大学讲的是人才培养方面的绩效。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却鲜有人对大学绩效进行专门评价,以至于有些人产生了大学无所谓绩效的错觉,从这层意义上来讲,《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报告》本身却又叫人倍感遗憾,提不起精神。请注意,我并不是对大部分大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结果感到失望,尽管这种结果早就成为了事实存在,并且为人所公认,而是对产出的指标表示怀疑。比如该《报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介绍,产出指标涉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出版专著数、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特等奖数、发明专利授权数等16项。我于是忍不住要问,大学从本质上来讲到底是科研机构还是教学机构呢?难道教师发表的论文多、出版的专著多学校的绩效就高了?这么一来,大学的本意,即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被置于何地?

以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为主要特征的产出指标暴露出这样的问题,人们都知道对大学进行绩效评价很有必要,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指标,于是就把论文和专著数量等肤浅指标拿出来凑合,这样一来,评价倒是有了,可就是难以服众。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以论文发表数量为主要依据的科研和职称评价体系,公众的普遍认识是,论文发表得多并不等于科研水平高,同样道理,发表论文多、出版专著多并不等于高校的绩效就高,以倍受垢病的标准为标准,其得出的结论当然站不住脚,得不到普遍认可。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皮,而大学绩效评价是毛,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对于大学绩效评价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出有说服力的指标,让大学绩效评价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由于教书育人才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国家对大学进行大量投入,其第一产出和最主要产出理所当然的应当是毕业生的质量, 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哪怕是发表再多论文,出版再多专著,大学都没有多大的绩效可言。

进而言之,如果做不到以学生质量为基础来建造大学绩效评价的大厦,那么,就不要弄什么大学绩效评价报告之类的幌子。因为不管此类报告有没有拿赞助换名次的事情发生,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总还是有一些“指导”意义的,一些大学难免会为了提升排名而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如此下去,好好的一本经不又被念歪了么?所以,在刚刚开始念经的时候,请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