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是个好开头
(2009-08-31 09:03:21)
标签:
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改革
高考制度
山东省
|
分类:
教育杂谈
|
《京华时报》8月30日报道,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
不少人对这一做法表示忧虑,他们担心综合素质评价高或者低很可能是老师个人的主观印象,而不是学生本人的实际表现,如果把这种不确定的标准作为录取或退档的依据,影响的将是高考录取甚至教育的公平。应该说,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笔者想要说的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之一开了一个好头,利大于弊。
在笔者看来,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存在主观因素,但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众所周知,当前高考之所以倍受诟病,主要焦点就在于高考的“一考定终身”,一张试卷决定考生能不能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山东省启动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录取依据之一的积极意义也就在这里,它正是为了避免高考一锤子买卖的弊端,给现有的高考制度查漏被缺。从客观上说,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正是对现有高考制度的一种修正和有益补充,从长远来看,这是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和精神的。
并且,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实行高考制度的国家,都有类似综合素质评价的环节或要素。以美国高考(SAT
考试)为例,美国大学在测评一位学生是否应当被录取时,SAT分数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50%,那么,美国大学还以什么标准录取新生呢?这其中不包括学生个人学习履历、目的、兴趣、成就与潜力,报考该校的原因,将来的学习计划及志向以及在高中阶段的主修课程成绩。
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在高考录取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家是多元化录取,而我国是单一化录取,人家不只看高考成绩,而且尤其注重平时表现,人家不只看高考总分,而且还关注学生的各科成绩,这就给大学无意间录取“高分低能”提供了一块坚实的屏障,大大提高了培养顶尖人才、特殊人才、综合型人才的效率。而这些正是我国高考制度最为缺乏的,需要及时补课的领域。
回过头再来看山东省的综合素质评价,它虽然还不全面、不成熟,甚至有很多漏洞和问题,但通过这次尝试,使我们看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实现高考的“两条腿走路”。不妨想一想,如果永远都不去尝试,不去改革不去闯,我国的高考制度永远都会在原地踏步,无法无法实现质的超越,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短板永远都不可能加长,到那时,如果我们还指望高考改革能够一步到位,一劳永逸那真是天方夜谭。综合素质评价一小步,高考改革一大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