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秘籍:涨价就是生产力

(2009-08-25 09:10:20)
标签:

净利

中石化

原油价格

美国

杂谈

分类: 经济随笔

    近日,我国第一成品油经销巨头中石化公布中期业绩:成品油价格政策的改变一举将中石化送出炼油亏损的泥潭,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9亿元,相比去年的76.7亿,净利增长332.6%。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中石化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332.46亿,同比增长332.8%。

  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今年上半年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都不同程度地下滑,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的石油巨头之一,素有全球最赚钱企业之称的中石化却走出了多年的炼油亏损泥潭,净利同比增长高达三倍,这可真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对此,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的解释是,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境内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导致炼油业务巨额政策性亏损2009年以来,境内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国石化充分发挥炼油业务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公司的一体化优势和管理优势,炼油业务扭转了亏损的局面,使本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苏董事长的意思其实是说,去年油价倒挂导致了盈利过低,今年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后,炼油企业的利润有了保证,所以才有了净利同比增三倍的良好局面。

  中石化有没有发挥炼油业务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管理优势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所谓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其实就是和国际油价接轨的涨价机制。我们知道,今年5月8日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里说,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是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可一直以来,我们都无从知道国际原油价格基准应该是多少。但这不等于可以掩盖事实真相,众所周知,去年底国际油价走入低谷时,我国油价跟进严重滞后,迟迟不愿意降价,最终导致今年以来国内油价一直都远远高出国际成品油价。

  所以说,正是当初定价时给石油公司预留的利润空间太多了,才导致如今我国的成品油价能够站在半山腰上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展开油价比赛。后来有关“中国油价比美国还高”的争论也再次证明,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留给石油巨头们预留的利润空间实在是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净利哪有不翻几倍的道理。换句话说,中石化的三倍净利根本不是凭硬功夫挣来的,而是通过无节制的涨价带来的,甚至是“抢”来的。

  中石化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业务指标也印证了“涨价就是生产力”的道理。中石化上半年共生产原油2,100万吨,同比增长1.2%;生产天然气40.37亿立方米,同比降低1.1%。上半年原油加工量8,690万吨,同比增长1.8%,生产成品油5,404万吨,同比增长3.5%。先看看这个位数的业务量增长,再看看百位数的净利增长,如此暴利不是靠涨价得来难道是扩大生产、增加销售来的?显然不是。

  在如何看待企业利润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垄断巨头们仿佛陷入了一种怪圈,一旦折了本,企业利润创新低,就都是价格倒挂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没有丁点关系,可一旦利润翻番,全面丰收,那就全都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带来的,和一而再再而三的涨价没有直接联系。须不知,垄断企业无非就是个钱罐,里面无论塞了多少钱,都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硬性要来的。对此,垄断巨头们要有清醒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