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踪审计靠制度设计而非人海战术

(2008-06-19 09:38:55)
标签:

纪燕萍

留学

地震

汶川

审计

杂谈

截至 616,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57.32亿元。老百姓捐出的善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救灾、重建款项究竟会不会出问题?审计署的一组数据或许能给公众信心:截止目前,共有近万名审计人员正在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

派驻近万名审计人员对3000余家各级单位进行跟踪审计,数量上的优势足以使我们相信审计效果一定会是良好的,至少也差不到哪里去,能够让广大群众放心。但另一个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跟踪审计固然值得称道,但所谓的跟踪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人海战术呢?离开人海战术,跟踪审计是不是就无法开展呢?

我想,答案并不是肯定的。首先,所谓的跟踪审计并不是要求审计人员具体地过问钱为什么要这么花,花得对不对、值不值,应该怎么花,而主要是对财物收支数据的真实、合法性进行考量,这就是说,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的数额虽然巨大,达到上数百亿元之多,但并不至于到要审计人员事必躬亲的地步,审计人员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及时的督促整改,防患于未然上面,所以,审计人员队伍并非越庞大越有保证。不手不济固然是个问题,但可能存在的人浮于事更加不容小视。

其次,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成本的,审计也不例外,近万人的审计人员队伍给抗震救灾带来的压力姑且不说,审计人员的日常开销、工资福利等直接人力成本就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说做任何事情都是得付出代价的,但对于救灾这种极具公益、人道性的事业而言,经济和人力成本的最小化等问题尤其应该被重视,只要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代替,人海战术始终都不是一种高明策略。

最后,跟踪审计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从来都不是人治的,也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万能的,而应该与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其它监督方式的并行结合起来进行。所谓依法行政,并不是用人来管人,而是用法律、制度来管人。跟踪审计也是如此,制订一套全面覆盖、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战时”跟踪审计制度永远比人海战术要来得实在,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无法保证每名审计人员在与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打成一片的时候都能够严格执行跟踪审计的种种规定,但我们可以保证完善的制度设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面临不同对象、由不同人执行时候的一致性。对于跟踪审计而言,这也就意味着完善的制度设计远比人海战术要优越得多。

相对于前两者而言,完善制度设计对于推进和改善跟踪审计的水平更加重要。完善的制度设计不仅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更是不断积累审计经验,提高审计水平的试金石,如果我们只是做到了人海战术意义上的跟踪审计,却没能从制度设计上使跟踪审计得以固定化、程式化、有序化和科学化,就算跟踪审计在此次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仍然可以这样说,靠人海战术来实现的跟踪审计还远远算不上最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