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学生的人,都饱尝过考试的滋味,但真正能让你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恐怕就是高考了。高考之前的各种考,平时考,期中考,期末考,七考八考,临考之前要摸底考,至少三次,第一次要难,目的是不能让学生掉以轻心,第二次要平,目的是让学生增强信心,第三次又是什么……。真是把人都考成了机器。而每考一次,都如同过关。若是英雄盖世如关羽,当然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如入无人之境,然而莘莘学子,大都是肉骨凡胎,并且要过千百道关,斩多如牛毛的将,一道重要的关过不去,就有被拒之校外的危险。故学生最怕考试,考试之中最怕的是高考。
我现在虽然年过五十,但对上学读书时应付考试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平时的小测验,比如背书什么的,我们就像毫无准备的战士遭受突然袭击,只有靠平时练就的本领予以抵挡。遇上期中、期末,特别是升学考试,我们就仿佛战士进入一级战备。虽不需像战士那样挖战壕、筑掩体,但却要将可能考到的功课一一记牢。出题的老师是躲在暗中乱放冷箭的狙击手,而学生则要用时间和记忆煅造自己的铠甲,以防被冷箭射中要害。上课与自习的时间全部用足,还要加班加点,走读生回家后继续挑灯夜战。住校生的宿舍9点半熄灯,于是校园里的路灯便成了他们照明的工具。深夜与拂晓,都有学生在那昏黄的灯光下苦读。我清楚的记得同桌是位女同学,当时我们学俄语,33个字母,词汇量大,语法据说比英语复杂得多。每次下课她都是急急忙忙去厕所,回来就背单词,真是苦了她的那张凳子。由于中国的应试制度,“临时抱佛脚”已是多数学生的通病。只有两种人不买“佛”的账:一种是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人;一种是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人。这两种人哪怕是考试在即,也照样游戏于操场,酣睡于宿舍。前一种人看待考试,就像诸葛孔明和周公瑾指挥赤壁大战,谈笑间,便可使曹操的战船“樯橹灰飞烟灭”。后一种人看待考试,就像佛门中修不成正果的愚顽之徒,得过且过,得快活时且快活。
恢复高考以来,学生们真是苦极了,恢复高考不久恰恰赶上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城里人,除了一些大款和名人以外,大都只生一个孩子,不象过去一个家庭一般都有几个孩子,一笼鸡不叫另一笼鸡总要叫。现在一个孩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些期中、期末等与升级有关的考试,只是学生们自己埋头于书本,拼搏于考场。考得不好,最多是家长被通知到学校去被老师数落一顿,学生回到家轻则被骂重则挨揍。而到了高考,学生便成了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整个家庭便成了后勤部队。因为这样的考试结果不单单是个荣耀问题,他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一家人视考试为攻关,真所谓“悠悠万事,唯此唯大”。为了能让前方将士全力以赴,后方的百姓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清晨早起,为将士奉上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夜间陪读,为将士递上一杯饮料或牛奶,却是必需。等到将士收兵回营歇息,后方的百姓往往是拖着一身的疲劳才能倒床。至于生活琐事,概不用将士过问,过问了怕分散精力。即使是厨房里的油瓶倒了,也不用将士去扶,扶一下怕耽误了将士的时间。到了将士闯关的那几日,后勤部队在心理上也进入了临战状态。那送儿女考试的场面,更是蔚为壮观,父母亲把儿女送到考区,还要目送他们走进考场,那场面虽不像送儿上战场一样悲壮,但被送者大多一脸严肃,如临大敌;送人者表情里则透着鼓励,写着期望。随后,送人者就站在考场警戒线以外,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等待被送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冒酷暑、顶烈日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对儿女产生精神感应,可以鼓舞攻关者的士气,可以使儿女多考几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心此时已与考场上的儿女紧紧连在一起。再说那些攻关的将士,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握管踟蹰,有的镇定自若,有的茫然无措……将士们此刻须拼智慧、拼知识、拼经验、拼心理……考场上的超常发挥,可以使一个平时成绩一般的人考出高分;心理素质不佳,也可以使一个平时成绩突出的人频频失误。有的人只因多考了一分而金榜题名;有的人却因少考了一分而名落孙山,高考使多少人尝到侥幸的甜头,又使多少人终身遗恨。
现在这个社会,真是疯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小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前不久听说北京市要进一所上等的幼儿园,要花几十万,进北京的府佑小学,要先花几十万去买能上该小学的户口。按家长们的话说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什么市重点、省重点、乃至“中华名校”。最为可气的是,考上状元以后,有的人为了跟着状元出名,沽名钓誉,大把烧钱,把企业职工辛辛苦苦挣来的利润拿去搞“奖励”。而对大量的贫困学生上不起学,有的家长为此去寻短见的社会现象,他们视而不见。
高考,使学生受尽煎熬,直到走出校门,真正的踏入社会,他们才不再受这种笔墨之刑。然而,当他们踏入社会之后,又要面临另一种考试——对他们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考试。在学校里常考高分的人,面对这种考试,也许变成了一个低能儿。据我所知,我们国家自从恢复高考以来,一些所谓的高考状元,能够干成大事的并不多,相当多的状元踏入社会以及后,工作业绩一般般。而柳传志、张瑞敏、袁隆平、李嘉成、邵逸夫、比尔.盖茨等人都不是什么状元,有的还没有读过大学,有的大学读到一半不读了,但他们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们才是真正的状元,学校考场上的败兵,在社会的考场上也许变成了一位常胜将军。而能顺利通过这种考试的人,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由此可见,我们有理由质疑目前高考这种制度对未来国家接班人的教育和培养的科学性。
我真心的希望,尽快结束这种僵化的高考制度,让所有的青年学生不再死啃书本,张扬人性,发挥特长,做他们想要做的学问,学他们想要学的知识。能够让他们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