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言道语

(2011-02-12 08:14:03)
标签:

杂谈

生和死(一)

  林类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当春天时还穿著厚厚的衣服,在已收割后的田地中,一边唱歌,一边拣拾地下残余的稻穗。

  孔子的前往卫国的途中,看到这一幕景象,便回头向弟子们说:「这一位老先生是直得请教的人,不妨试著去与他谈谈。」

  子贡自告奋勇的前往,站在田垄上迎著林类,并面对著他而嘆息说:「老先生难道不曾怜悯自己吗?为什么还能快乐的唱歌拣拾稻穗?」

  林类继续唱歌拾穗,不理会子贡。子贡则一再追问不停,林类才仰头回问说:「我有什么可怜悯的?」

  「您年轻时不勤於学形,长大后又不能取得名利,现在年纪老了而没有妻小,死期又逐渐近了,还有什么心情能快乐唱歌拾穗呢?」

  「我的快乐根源,每个人都拥有,只是他们不把它当快乐反而把它当成忧患罢了。正因我年轻时不勤於学行,长大后又不去取得名利,所以我才有这么长的寿命。也正因我年纪老了而没有妻小,死期又逐渐近了,所以我才能这么的快乐无忧。」

  子贡听了,感到非常的惊异问说:「大家都喜欢长寿不喜欢死亡,你为什么反而以死亡为快乐呢?」

  「生和死,一来一往。所以当我死在这个地方时,怎么知道不会在另个地方出生呢?而我又有什么方法知道生和死哪一个是对的呢?再说,我现在的贪生怎能知道不是一件错误的事呢?因为如果我死了又怎能知道不会比现在活得更美好呢?」

  子贡还是听不懂林类的意思,便走回去而将这些对话告诉孔子。

  孔子说:「这位老先生果然如我所料,是一个值得我请教的人。不过他个人对生和死的观念,我以为还待斟酌。」


生和死(二)

  庄子到楚国办事,路上看见一个骷髏,空枯的只剩骨壳,庄子便以马鞭去敲击它,问说:「先生是因为贪生背理,以致於死的吗?还是国家败亡,而死在斧的砍杀呢?或是作了对不起父母、妻子的不善行为,因此愧疚而自杀?或是受到冻饿的灾难而死的呢?还是只因为你的年寿已尽,足以自然的死亡?」

  问完了话,庄子就拿起骷髏,把它当成枕头来睡。到了半夜,骷髏出现在庄子的梦中说:「听先生的谈论,好像是一位辩士。不过所说的都是你们活人的论调,所以也是你们活人的侷限分别,要是像我们死人就没有这些忧虑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情形吗?」

  「好!」庄子说。

  「在死人的世界里,上没有君,下没有臣,也没有四季流行的运转,只是悠然自得的和天地共长久,这种快乐的感觉,纵使是国人称意的国君,也无法与我们相比。」骷髏说。

  庄子不相信,就说:「我请掌管生命的神灵,恢復你的形体,还给你骨肉肌肤,再把你送回父母妻子乡里朋友的身边你愿意吗?」

  骷髏听了,眉目中立即露出忧愁的样子说:「我怎么会放弃目前的极乐世界,再返回人间去接受那些各式各样的劳苦束缚呢!」


生和死(三)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弔祭;看到庄子正端坐而敲打著鼓盆(瓦缶,古乐器)唱歌。

  惠子说:「你和妻子共同生活,她为你养育儿女,现在由年老死了,你不为她哭泣,倒也罢了,为什么反而敲打著鼓盆唱歌呢?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不是的。他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觉得悲伤!但是再往深一点想。她起初并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甚至连气机都没有。

  是以她在若有若无之间,经变而生了气,气变而化成形,形变而產生了生命,现在由於再变,所以又死了;像这样生来死亡的变化,不就好像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转流行吗?

  再说她已经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如果还在为她哭叫著,就会以为自己不懂得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的道理,因此才停止了凡俗的行为。」


人生如梦

  我怎么晓得人性的贪生不是一种错误而迷惑的事呢?我又怎么晓得人性的怕死不就像自幼流落在外而不愿回乡的人呢?

  丽姬是艾地守封疆人的女儿,当她第一次被送到晋国时,哭得衣襟都湿了;而等到她进入晋王的宫里,和晋王同睡一床,同吃山珍海味时,她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哭泣了。

  在梦中梦见喝酒作乐的人,醒来时,或许会遭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哭泣;而在梦中梦见悲哀哭泣的人,醒来时,或许反而会快乐的去打猎。

  人们在作梦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梦。因此有些人还在梦中梦见自己在占卜梦中的吉凶悔吝,等到醒过来时,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

  只有能彻底觉悟的人,才会明瞭人生如梦,而那些凡夫俗子却往往自以为清醒,而现出一副什么都知晓的样子;把人区分成君阿臣阿等贵贱尊卑,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

  就像我现在说你在作梦,可能是我自己也在作梦。

  以上所言,是一种奇异的论调。或许再经过万世后能够遇到大圣人,而解开箇中的奥妙。


坐忘

 孔子的弟子顏回,有一天,对孔子说:

  「老师!我的修行进步了!」

  『怎么说呢?』

  「我可以忘掉礼乐的束缚了!」

  『很好!但境界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候,顏回再拜见孔子说:

  「老师!我的修行又进步了!」

  『怎么样呢?』

  「我可以忘掉仁义的束缚了!」

  『很好,但境界还应该提升。』

 又过了一段时候,顏回再拜见孔子说:

  「老师!我的修行大有进步了!」

  『进步到什么境界呢?』

  「我可以坐忘了!」

 孔子惊异不安的问说:

  『什么是坐忘?』

  「遗忘自己的肢体,拋开自己的聪明;也就是说离弃了形体,驱除了智慧,与自然合而为一,而通畅无阻,就称为坐忘。」

 孔子感叹的说:

  『与自然合而为一则对物无好恶之念,与自然共化则对物无永久与不永久之见。你果然非常的贤能,我非常愿意和你共勉共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