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门弟子龙虎山学道有感系列(五)
(2009-09-21 16:42:28)
标签:
道法道教天师修道修身龙虎山正一杂谈 |
分类: 学员心得 |
弟子刘玄建学习心得
再上龙虎山有悟
在恩师的带领下我等再上龙虎山,首次上龙虎山传度入道的我们就犹如人生最重要的起始及开端“出生”一般,获得了一个全新生命及新的生活方式。而这次再上龙虎山就像每个人的“成年”一般。成年代表着生命的茁壮及长成,同样的也代表在道业上更上一层楼,进入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首次上龙虎山我所理解体会的“道”只停留在“玄”的阶段,只知“道”是神秘莫测,非圣贤不可得知。而再上龙虎山所理解体会的“道”是一种生活的智慧,通过学道、修道,我们可以看清生命的意义,活出美满幸福的人生。因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一剂解决痛苦烦恼、走向快乐成功的良药。
然而现在人们总是说自己生活的不快乐,总是想改变外物好让自己生活过的快乐。然而,却不知想要改变外物必须先要改变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必须先要认识自己。然而拔山易,认识本心最难。反而人们对生活周遭的人、事总是怨天尤人,攀比、嫉妒、争强好胜等等。往往自己的不快乐就是这些我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这些事就如一粒粒的碎砂,在鞋子里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我们不能不穿鞋子,因为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所以,还是先倒掉沙子吧。若是总为外物的得失而苦恼,那我们永远都不会心生快乐的。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快乐的无知者无休止的粉饰自己,以求在看到自己快乐的影子。可惜包装太复杂而看不出本来面目。我们与他人比较,自己会痛苦,与自己比较,才会得到快乐。自己的目光需要追逐的不是别人,而应该是我们自己,放下才能得到,如果总是难以割舍,我们只会抓着忧愁越走越慢。当我们拥有花时,就会去深嗅花得芬芳,当我们拥有草时,就会去欣赏草的青绿,怀有一颗知足心去品尝已有的果实和美味,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能安于贫贱的人是最有福之人。因为他们心里无财富的挂碍,所以活得潇洒。而能在富贵中保持清心寡欲的更是有福之人,因为他们心里、眼里都无财富的挂碍,所以活的幸福快了。
“富而不悦者常有,贫而忌忧者亦多”。安贫乐道,不为物欲所驱,方能具入世之身而怀出世之心。
凡修道之士,皆知生命是幻,名利更是幻,古今修道之士皆知此理。所以修道之人,应不争名不求利,清净内心才能明鉴长生超脱之道。由于不重名利,因而无争能静,才能德大道,精神方能超脱,可知历代祖师圣贤得道后便于山湖同归,隐迹自然,而少有之士得道后还来求名利了。
凡修道之士,当以清净为主,清净其行,清净其心,心若端正,久而久之,心可通神,心若通神,自然能通天彻地,如此可求大道。道自能为我所用。
有人一生求道,反而无有所得。“道”是无处不在的,“道”是天地宇宙的本原,呈现“无”与“有”两种状态。“道”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存在“道”生、育、养、灭万物,不施加外力是自然而然的他高于一切,有无限超越性,乃是一切宗教的终极信仰。我既是道,道既是我。但有些修道之士理虽知道在自身,而行之士不敢使用。只因为我们迷失了自己,修道的过程实际就是从新认识“道”的过程。我们都有“道”不会因为修道的时间及努力程度而增加,“道”就是“道”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所谓的道行高低深浅,只是我们在修道过程中了解、触及到“道”的深浅不同而已。“道”本身并无高低深浅的衡量方式,凡修道之人须明吾本道之化,即是道也,如然世人皆将己与道分作二物。如何修道有成,又如何道为我用。
正一天师三清自然门门下弟子刘玄建
己丑年申月甲子日
首次上龙虎山我所理解体会的“道”只停留在“玄”的阶段,只知“道”是神秘莫测,非圣贤不可得知。而再上龙虎山所理解体会的“道”是一种生活的智慧,通过学道、修道,我们可以看清生命的意义,活出美满幸福的人生。因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一剂解决痛苦烦恼、走向快乐成功的良药。
然而现在人们总是说自己生活的不快乐,总是想改变外物好让自己生活过的快乐。然而,却不知想要改变外物必须先要改变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必须先要认识自己。然而拔山易,认识本心最难。反而人们对生活周遭的人、事总是怨天尤人,攀比、嫉妒、争强好胜等等。往往自己的不快乐就是这些我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这些事就如一粒粒的碎砂,在鞋子里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我们不能不穿鞋子,因为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所以,还是先倒掉沙子吧。若是总为外物的得失而苦恼,那我们永远都不会心生快乐的。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快乐的无知者无休止的粉饰自己,以求在看到自己快乐的影子。可惜包装太复杂而看不出本来面目。我们与他人比较,自己会痛苦,与自己比较,才会得到快乐。自己的目光需要追逐的不是别人,而应该是我们自己,放下才能得到,如果总是难以割舍,我们只会抓着忧愁越走越慢。当我们拥有花时,就会去深嗅花得芬芳,当我们拥有草时,就会去欣赏草的青绿,怀有一颗知足心去品尝已有的果实和美味,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能安于贫贱的人是最有福之人。因为他们心里无财富的挂碍,所以活得潇洒。而能在富贵中保持清心寡欲的更是有福之人,因为他们心里、眼里都无财富的挂碍,所以活的幸福快了。
凡修道之士,皆知生命是幻,名利更是幻,古今修道之士皆知此理。所以修道之人,应不争名不求利,清净内心才能明鉴长生超脱之道。由于不重名利,因而无争能静,才能德大道,精神方能超脱,可知历代祖师圣贤得道后便于山湖同归,隐迹自然,而少有之士得道后还来求名利了。
正一天师三清自然门门下弟子刘玄建
己丑年申月甲子日
前一篇:今天是地官大帝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