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我说----道德经别解20》

(2009-04-15 06:49:58)
标签:

道德经

道法

道教

老子

修道

杂谈

正一

分类: 法门开示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 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在此章节中,讲了修道人与俗人之心态的不同。修道人是寂寞的,在万物的声色诱惑中,修道人能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独立于世外,保持着淡泊宁静的品质,清静无为的探索着大道,也就是宇宙真相,生命的源头.老子在这章中用近似于散文的笔法写出修道人独立于世,逍遥自在保持着内心的清静与自信。
   修道之人与俗人相差在那里呢? 老子首先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唯与阿都是答应的声音,比如常说的唯诺,就是形容一个人不加思索地答应,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我们就说他是"唯唯是诺"。阿在这里读"喝"音,是表示轻声的答应。两个字都是表示答应的意思,但“唯”表示尊敬的应答,相当于“是”。“阿”表示不尊敬的应答。只因语气不同,礼节上也就不同了。这就是说话对人的礼貌,很多时候就是这些说话语气不同影响关键之处,两个都表示答应的字但其含义完全不同。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们的善念与恶念都是介于一念。我们道教里的王元帅,本名叫王恶,后证道成真后,改名为善,佛教里常说的一句话叫"放下屠刀,立成佛"就是讲王帅的故事。
   三字经上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性本无绝对的善与恶,都是在后天环境社会道德之中形成的,善恶相差有多远,无有尽头。所以古人说:地狱天堂一念间。
   我们道家修行就要时常警惕自心,是不是恶念起,善心灭,我常记得古人诸葛亮说的一句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我们修行就要从小事做起。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这一句老子说道,世人所畏惧的,不可不畏,弘大的虚空大荒无穷无尽。荒是老子自创的字,古本不作荒字。未央是不尽的意思。现在之所以世人们不畏惧鬼神,心中充满贪欲,很多人为追求得到权利,做了很多坏事,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畏惧的心理,对于自然,因果,鬼神完全不信仰。人类什么都不怕的话那是很可怕的。人类一旦无所谓畏惧,就会胆大妄为,造下种种无边业障。
   所以老子告诫我们: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世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怕,不去敬奉。荒在这里引申为死亡的含义,可以理解是不怕因果,造成的后果是无穷无尽的!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什么叫太牢呢? 古代天子大的祭祀活动称之为太牢。熙熙是指兴致勃勃欢畅之意,在这里引申为欢乐、高兴的样子。众人高兴追求于名利,一旦得到名利那样子就象参加帝王的祭祀活动,享受着酒肉带来的欢愉。又象春日里陪着帝王登上高台,观赏美景。他们为得到的名誉利益而沾沾自喜。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我独自清静淡泊,没有去与众人随和,就象个未成年的婴儿一样天真无知,因为在他人眼里看来我是那样的无所归止。这说明修道人有独立的人格,保持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受到声色犬马的引诱。孩在这里作微笑讲,修道人就象一个婴儿那样,天真无知,不去为附和他人而微笑。我们修道人抱道而居,要有冰雪之节操,不能在醉生梦死中虚度光阴,与世俗之人享受所谓的名利带来的欢愉。老子是寂寞的,但他又是放达的。修道人面临这在巨大荣誉名利之前还抱持着定力,象婴儿一样似乎是茫然无所归,实际是本性自然清静。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这句是说,世俗之人都有多余的财物,而我就象丢失了一切,一无所有。众人都有追求名利之心,依靠智慧取得一些丰余,而我却好象丢失了一些东西一样,变成空无。我在众人前是个愚人,对于名利不在意,混混的过这日子。
   我们修道之人称为贫道,所谓人贫道不贫,贫的是身上空空,但心中有道,老子在前面告诉我们虚其心实其腹,只要肚子里有真才实学,才是真正的富有者。这里讲一下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庄子,庄子一生没当过大官,他只做过个小吏,但是不是他没能力做呢?不是,楚国请他去做相啊,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拒绝了,楚国在当时是大国.这就是庄子独立自主的精神,清静自守的人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安贫乐道。诸子都是贫而不达,穷但是不能都施展才华,但庄子是贫而达,虽贫但是能施展才华但他拒绝了。孟子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就是这个意思。
   安贫不是说要固守着目前的贫穷,乐的是什么道呢?就是他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逍遥自在,坚持着自己的人格及对理想的追求.他不愿同那些名利客一起去醉生梦死。老子在这里是讲,修行之人的精神世界,老子并不是去批判世人追逐名利,而是他从自我角度出发,说自己就是个愚笨的人。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黔娄是曾子的徒弟,是春秋时齐国的贤士,齐、鲁国君都请他做官,他坚辞不就。黔娄死后,因家贫如洗,盖体的被子太短不能盖满全身,有人建议将被子斜盖以盖住全身,黔娄的妻子说:“斜之有余,不如正之不足,先生生前不斜,死后斜者,不是先生之意。”就是说,斜着盖被子虽能把身体盖全但是,先生活着时都是正的,死后你拿斜被子给他盖,这符合先生的意思吗?做人就是做这样的正人君子,所以曾子感慨:唯斯人也,斯有斯妇。就是说只有你这样的贤人才会有这样的贤德老婆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

  昭昭是精明,察察是计较。世俗之人都是精明强干,惟独我那么的昏庸不明,世人都是细致入微,爱计较,但惟独我却闷闷然不知道去辨别这些。
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淡泊的胸怀就想大海一样,飘兮若无止,有本作寂兮若无止。我们修道人韬光养晦,其精神如飓风遨游于宇宙若无止境。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这句是说,众人都是有所用,有所为,而我独处不堪一用,众人皆求“有”,我独求“无”。我们修道人的价值观念及其独特的个性是不为众人所理解的。这就是我们修人不同于世俗人的地方。只有修道人与众人不同,才能蓄养真气,才能开启大道之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才能探求到生命本源,享受到生命之源给予的滋养。这就是老子最后说的: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在这里说了修道者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伟大。昭示人们不要舍本逐末,追名夺利,而应该以反朴归真,能悟到人生之根本。即使昏昏闷闷也就离道不远了,老子在这里讲修道人独遗于世外,其本性却是在追求大道。
好,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没有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