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我说----道德经别解11》
(2009-01-09 08:28:22)
标签:
道德经道法道教天师修道杂谈正一派丹道金丹太上老君老子 |
分类: 法门开示 |
学习老子《道德经》的第十一章---虚中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牖读有为窗的意思。古代称户为门,所以一般称为门户。建筑房屋要开辟门,使住房者出入自由;开辟窗户,使光照充足,气流畅通,给人以屋室的作用。
老子连用三个比喻:车、陶器、房子都是有形的(有),是实的,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虚无的内在(无)。老子通篇不明言"空",却又字字不离“空无”之道,老子在前面的章节里讲"守中"之道,这个中字就是物质的”中空”之境。而这章中老子才讲到"妙有",妙有得前提是其"无",大道崇尚虚无,而虚无之中又含有至清至柔之气。
老子这里讲的有无是相对来说的,正是:"有无相生"之理。丹道静坐,就是从有入无。
从治国角度而言,我们都强调依法治国,只要具有了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国家自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但当国家失去法律的公证时人们也会对国家失去信心。法律是国家的有作有为之道,而依德治国是无为之道。法律与道德都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也就是有无并作,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才会更好的治理好国家。
老子开篇所讲三个例子,是论述有与无的关系,老子并不是孤立地看待“无”,他讲: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就是很辩证地去看待二者关系。
老子的智慧需要慢慢体会,我讲的是文字上的意思,但内里在生活中,及修炼中都慢慢体会才行。建议大家有空就默读《道德经》,然后静坐,会有很多好处。现在是冬季,你们可以坐南朝北来修炼静坐感悟老子经中之理,默默的存思。我们的肉体色身就是个外壳,身中的一点虚灵元气才是实用,也就是“无”。静坐修道就是从我们肉体中去感悟体内的虚灵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