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我说----道德经别解10》

(2009-01-09 08:25:01)
标签:

道德经

道法

道教

天师

修道

杂谈

正一派

丹道

金丹

太上老君

老子

分类: 法门开示

今晚我们学习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搏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监,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这章内容比较深奥,我们慢慢地来学习,这一章内容老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向我们揭示了修道深层次的奥秘。老子自问自答,我们用心去体悟,就会理解老子所讲生命修炼的智慧。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载负,承载之意。营:是护卫,制约之意
我们的肉体也就是色身,是承载生命灵魂的载体,营魄就是维护先天元气,魂魄抱者是守固一:道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为道,故修道者,以肉身承载灵魂。以先天之元气守护生命之本,使魂魄安静柔和,心神不偏离大道。精神、肉体而与道合一,魂魄为精神之本。魂有三为:爽灵,幽精,胎光。守护人体的精气神,又抑制:、贪嗔痴三毒;《云笈七签》卷五四把七魄分为: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七魄为: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之所化,魂为阳,魄为阴。人之神有后天之神,先天之神。神为心生心主,而魂魄随神处入。
魂魄都为欲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神是本性与生俱来之物。修道之人就是要去处私欲,固守魂魄并从中提炼净化。而元神是真我是本性灵光。通过修炼先从肉身而入法身,这就需要修道之人静坐后意念、呼吸都达到无为之状态后,心神象婴儿一样无思无虑,柔和自然.。魂魄本为一体;而婴儿怕惊吓,是因其魂魄不全,随着魂魄的成长后天欲神强大,其先天本性也逐渐淡化.人逐渐就在其成长过程中变成有欲望的人.我们修炼使魂魄合一,身心清静后大脑就会产生纯净的潜意识.也就使真性显现出来,灵魂与肉体和谐统一,关系到身心内外的健康,魂魄聚则正气足,正气足则法身聚.我们看<封神榜>中姜子牙就是魂魄离散而有灾难.小说的描写固然有些夸张,但也向我们揭示了修道的奥秘,人之身体是不能离开魂魄的.而肉身就好比一个车子承载的魂魄,我们肉身是色身,而法身就是我的功德之身,智慧之身,精气神真气之所凝聚,而为元神所统管。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集中、结聚的意思。气:并不是指空气,是指真气.专气就是凝结体内真气,以柔和呼吸静坐修心慢慢能够做到象婴儿那象无思无虑,柔和自然吗?这就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此专气致柔是修道之本, 心神都要以柔和之气来调和,象婴儿一样,保持着先天之性而柔静。在静坐中要涤除玄览;涤除是洗净清除的意思。玄览:在河上公的注解中解释为: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览是看是浏览之意。人的欲念就是因为看这看那而生起。而玄览是观看玄界修真之界的奥秘,也就是道中之境。所以为心神所居的玄冥之处,能感知万物,观看宇宙天地的能量信息,此为玄览。
静坐修道之时,要扫除内心里的一切私心杂念,达到空明的状态,眼前物体飞快流过,时间物体都好象停止了,但自己内心明净,这进入道境。“涤除”是达到“玄览”的前提,在静坐中就会有所感知道境之中直观道体,体悟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疵:缺点、毛病,指我们的俗欲杂念.
“能无疵乎?”是说置身大道之境,体悟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消除不合乎大道的观念、行为吗?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精神意志感情,具备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及判断问题的能力人类对事物的判断很多是主观意识去发挥作用,通过主观思维对世界的观察思索从而发现世间的客观规律。但人类的主观意识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常是从自身出发去考虑事物,而很少是从其他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这就使自身有了七情六欲,只求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人之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欲望,但人又是有道德的,也同时有着智慧,这就与动物有所区别。人有自然的本性但也具备智慧与道德。人通过观察自心的镜子审视自己心灵就会使宇宙万象而反映出真实面目。
佛教禅宗北宗的神秀大师有一偈: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我们的内心就是面镜子要经常擦拭才会明亮显出自己的真性来,而使自己的欲望净化,扫去俗世的尘埃。只有心神明静才会看透世间百态,在静坐中也需要扫除杂念使自己欲望淡化。道心坚固,这样才会达到真境了悟大道,从而无欲逍遥灵魂与肉体合一,精神与魂魄清静体内真气柔弱象婴儿一样顺呼规律去生长,心镜明澈无暇疵。凝聚精神而能感知道中的玄妙境界。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我们一再说身国同治,那做为统治者。管理国家也是这样要像婴儿一样无欲无求,顺应自然本性,不加以人的强为因素,安定民心,抛开君主的自我私欲才会取到国泰民安,无所不为的局势.从修道来讲心为君主,色身为国土,魂魄(识神,阴神,后天之神,欲望)为民,此三者不相背离和谐,才可统治者脱离了人民的制约和监督,为自己私欲而贪婪,祸害百姓就是魔鬼,是“国之贼”;人民脱离了统治者,合乎道的管理和指引,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状态。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同心同德,国家才能健康和谐发展.修道治国皆是此理.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雌是指母性,柔顺。天门古解有:心,鼻,两眉间,泥丸宫等等解释。还有的认为是天目,实际天门不同于天目
修道人在修炼中当体内气场发生改变时,前额的两眉间松果体就会颤动兴奋刺激视觉神经,从而会感知看见一些灵界的信息,这种其实不难,但看今天网上网下求开天目的人比比皆是,实际上这都是静坐后功到一定层次自会开的。天目看并不预示着就为得道,只是你能够感知一些阴性信息而已,多为鬼怪之类,见神见佛者也多是精神出了问题。只有天门开才是真正的得道能出阳神的表现。昔吕祖修道用九年时间才开天门。他说:九年火候曾经过,忽然顶中辟迸破,紫焰滔天雪花飞,从此天仙可来贺. 这就是指描绘头顶天门开时的情景。一般我们见婴儿小孩刚出生头顶卤门,在几个月后就会逢合此就为天门。元神出入之处。修炼的丹气凝结后可以移入泥丸宫。修炼的丹气凝结的婴儿也就是法身。十分娇嫩。滋养到一定火候,天门自动开阖,元神由此出入。出入之初,只让其在近处活动,并很快收回。渐渐地使其活动时间由短到长,距离由近到远,出入次数也由少到多,这样经过长期地锻炼,可以出入自由。再经历炼神化虚的阶段即可以遨游三天变化莫测。这就是元婴出体,也就是元神。所以要守柔弱安静,修道之意在于祛病延年益寿,而非以神通惑世。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元神修成后,能感知宇宙万物之道,体内真气通达与周天百脉之中,这时修道人能彻悟大道,窥破天机,炼就五通,能追忆过去,预测未来。但神通并不是永恒的,无知并不是愚蠢的,而是知之而不炫耀。一些大师得了神通后就会以办班赚钱或是招摇惑众.而不知再继续养炼.往往只是一时之功,真气耗损后,就又恢复平常。所以老子告诫我们能明白通达宇宙万物之奥秘后,还要急步抽身,再回清静之地从头修起才是真正高明之人,所以真有功德之人是不会随便显露的,为了求神通而忽视生命之本。这就是舍本逐末
所以老子又接着说: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之,畜之”:大道生之,厚德育之。
修道人遵道则生真神真我,再修德以滋养真我好比说道是生长种子的土地,而德是生长的阳光与雨露。修道不修德枉然是场空,我们龙虎山正一派讲的: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都是此理。
天门一开,人就具备五通之能如不以德养道则会失去真神,白白修炼一场.以神通惑世走入魔道的有很多人但看其后果如何?
“生而不有”,具备了神通但不是为自己之所有,是为救渡众生所有这是无私之德
“为而不恃”,虽具有神通但是不以此傲物相争,就是是无争之德;
“长而不宰”,默默地任元神自由成长而不去强按自我意识主宰是无为之德。
无私,无争,无为,这就是大道之性,是抱一演道之法。这三点我们如果做到了才能称之为玄德。否则的话,那我们还会在自己主观的感知和欲望中挣扎,不会见到自己本来面目.只有具备玄德真道才会成功.玄德可理解为幽深的品德,也是至上之德。老子讲的前几章为明道,使我们从宇宙天地中感悟大道.从第六章起开始教导我们修身之道。阐述了人体内的精气神的奥秘。而这一章老子把生命修炼的实践过程详细地告诉我们了,这其中过程只有静坐修道人才会体会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