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五故事》50:艰难的“转型”——铁合金市场的搏弈

(2024-02-08 20:40:36)
标签:

文化

教育

钢铁

工业

铁合金

分类: 历史

《八五故事》50:艰难的“转型”——铁合金市场的搏弈


《八五故事》50                                

                        艰难的“转型”

                ——铁合金市场的搏弈

        高言常           

    1992年,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春天,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由此把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同年秋天,党的十四大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的要求。八五厂作为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家大一型企业,由计划经济推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中首当其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改革逐渐进入深水期。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到严重冲击,八五厂生产经营日趋艰难,在困难中努力前行,经历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由于八十年代铁合金企业雨后春笋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初期“铁合金热”方兴未艾那时,市场经济氛围逐渐形成,从全国到贵州,国家、集体、个体,都在大干快上,特别是个体,后来的说法叫民营企业,比比皆是,全国铁合金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92年仅贵州就有113家铁合金小厂,总规模已经相当一个国大厂八五厂的生产能力。盲目上马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开工不足,国家虽然还在下达“指令性计划”,还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但是国家重点铁合金厂根本“吃不饱”。彼时流传的“大厂吃不饱,小厂到处搞”那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于是,市场象只无形的大手,铁合金一会儿紧俏,钢厂“求”铁合金厂,一会儿,铁合金过剩,又是铁合金厂“求”钢厂。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演变,民营企业的兴起,钢厂用户可以有更多选择,特别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它总是要设法压价,以降低采购成本我们国家重点铁合金厂这边,为了把产品销售出去,维持一定生产规模,不得不忍痛降价销售,把已经很微薄的利润一压再压,甚至亏损……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八五厂这个完全计划经济的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狠抓营销这个环节,努力实现“以销定产”,一直把销售工作放在生产经营的重要位置。长期主管全厂生产经营计划的笔者,在编制生产计划时,也在努力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过去编制计划是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来进行,而现在则要把市场需要作为前提,依据销售部门的订货量,来安排每年生产计划,就是说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来确定和安排全厂的生产计划。从此逐渐实现了从完全靠国家计划分配,转而变为努力开拓自己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进而保持一定规模的市场占有量。

“山鹰”牌铁合金是八五厂的国家注册商标,属于国内著名的质量信得过产品。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八五厂努力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出口量。八十年代,八五厂的出口产品都是通过外贸部门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过向省、国家等上级部门争取,1992年,八五终于获得进出口自主经营权,成立了工厂自己的进出口公司,从此,不再依靠第三方,自主开展进出口经营业务,出口铁合金,进口自己使用的锰矿石。八五适时提出“开拓两个市场”的经营方针,在国内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抓住时机,主动出击,开拓国际市场。八五厂的“山鹰”牌铁合金系列产品,成功销往世界几大洲。1994年,包括金属锰、硅锰合金等产品,以优良的质量、良好的信誉远销日本、韩国、北欧、美国等国际市场,创汇815万美元,成为贵州省的创汇大户之一。后来,“山鹰”牌铁合金由于质量信誉好,获得国家出口商品的免检产品资格。

为了更多捕捉市场信息,尽快对市场做出反应,八五厂在市场经济的推进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设立“窗口”, 1992年厂先后在大连、上海、厦门、深圳、北海、海口、遵义经济开发区等地设立山鹰公司,作为对外“窗口”,并开展多种经营。为此,厂成立多种经营处,统一管理各地的公司。记得1992年夏天,笔者随时任厂长王立福飞抵广州,专程到深圳,检查和听取深圳、海口分公司的工作汇报,而且还在厦门分公司住过几天。这些分公司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海洋,那时叫“下海”,大家呛了几口水,普遍经营不好,一片叫苦声……如今20多年过去,我还有印象。1993年2月,为推动销售工作和开拓市场,销售处根据需要在北京设立经营部,广州设立办事处。两年后,为方便开展业务,广泛收集各方面市场信息,1995年2月,工厂东北、华东、中南、华北、西南、西北地区设立办事处,还在天津港口、湛江港口设立两个港口办事处。这些作法究竟起了多少作用,后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这毕竟是涉入市场经济的最初探索。

为了增强竞争力,拓宽市场,八五相继开发一系列新品种。1993年10月,科研所502号电炉开始试炼硅铝铁。1995年4月22日,第一炉高碳铬铁合格产品出炉,这是厂历史上的又一种新产品。1995年5月,使用铬粉矿团粒烧结铬球团矿试验成功。1997年11月,冶炼一分厂105号电炉改产电石,标志工厂产品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998年4月,冶炼二分厂三车间234号、235号电炉生产高碳铬铁成功。1999年10月,冶炼二分厂一车间211号电炉生产高硅低碳锰硅合金半成品,以及212号电炉生产碳小于1.0%的低中碳锰铁取得突破性进展。1999年11月,冶炼三分厂采用一步法成功生产低碳铬铁,同时试生产低磷锰铁成功。2000年4月,冶炼一分厂106号电炉成功试生产硅钡。为了给开发新产品创造条件2000年8月,八五建成自己的科研基地,主要进行铁合金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产品粉末的重熔加工。2001年9月,工厂科技开发中心在科研基地开发铝锰铁和硅铝锰铁,试验成功。

这个期间,八五厂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老八万改造项目陆续完成工厂各项设施陆续建成投运。1992年4月,新建150吨轨道衡投入运行,为厂内铁路运输计量提供了方便。1993年7月,二泵站循环水技改工程竣工,提高冶炼循环水的使用率。1994年11月,从国外引进的X荧光光谱分析仪投入运行,它的快速分析和对微量元素检验的简化,使化验分析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且取代舟水桥厂区的所有炉前化验室。2000年9月,冶炼一分厂102号电炉实施封闭及净化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电炉烟气达标排放。2001年10月,原料加工分厂选矿车间废水治理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实现废水循环利用,结束选矿废水排入舟水河,长期污染环境的历史。1994年4月,由于资金原因,遵义锰矿收缩生产规模,实施“停东采西”方案。为了保护矿源,防止农民乱挖滥采,在井下775米水平修建挡水墙,淹没东区。1994年6月,团溪锰矿井下全长336米新风巷完工,改善了井下通风条件。1996年4月,遵义锰矿28立方米高炉建成,生产富锰渣,实现矿石的深加工。

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自然灾害接踵而至。1991年7月5日,遵义市发生百年未遇的“7.5”特大洪水灾害,殃及八五厂,损失严重。舟水河边冶炼二分厂三车间、四车间被淹。洪水大量涌入市区湘江两岸遵义冶炼车间及百艺厂家属区,惨不忍睹。遵义锰矿850大巷及以下水平等主要矿井被完全淹没,储水量达32万立方米,下半年被迫停产救灾。生活水泵被淹没,造成厂主要生活水源被污染,3万职工家属饮用水困难。湘江边生产水泵房被淹,影响正常生产。经组织人员连续抢修,92小时后恢复供水。铁路专线运输中断18天,延误数万吨原料进厂。这次洪水给工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3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530万元,共计损失5160万元。1995年6月24日,遵义市再次遭受暴雨袭击,发生特大洪灾,史称“6.24”洪灾,降雨量达211.4毫米,超过1991年“7.5”洪灾程度,八五再度成为遵义市重灾区,损失达2000万元。记得水灾引起了冶金部的重视,还专门派来了慰问组,由冶金部生产司分管铁合金的赵乃成处长带队,带来冶金部的支持,使我们及时开展了矿山救灾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遵义锰矿才逐步恢复了生产。

 

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八五厂不仅仅是呛了几口水,而是几乎被海水淹没……经历着十分艰难的“转型”阶段,就是在这个时期,八五厂不可遏制地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