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一只插座的变形记
(2016-08-26 09:51:47)《浙商》杂志 吴美花
从大众电工产品到质感时尚的智能周边产品,公牛集团用巨资投入导演了一场“变形记”。
过去谈到插座,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时间弹出的就是“公牛”。如今,谈到企业的华丽转身,很多人脑海中依然会弹出“公牛”品牌。这一拥有20多年历史的插座品牌如今正变得更加年轻、时尚、有个性。
从大众电工产品到质感时尚的智能周边产品,公牛集团用巨资投入导演了一场“变形记”。
拼实力也拼颜值
一款手卷大小,由美标、澳标、英标、欧标等组合而成的多国通用旅行转换插头,赢得了想去看世界的“说走就走一族”的喜爱,只要随手塞进旅行箱即可实现在任意国家的取电问题。
公牛的这类产品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断上升而出现的。在公牛,仅一年多时间,针对手机等弱电类产品设计的插座就已经有了十几款,USB接口、智能芯片等几乎成为这一批产品的标配。
这些产品使得“公牛”变得离生活更“近”了,从家庭到办公室、从室内使用到差旅便携、从桌面下到桌面上……如今的公牛插座产品已经“辐射”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新品在继续保持公牛一贯优秀品质的同时,更兼顾了颜值。产品打破原先硬朗的外形线条,开始注重立体感与圆润感,颜色也由单调的米白色逐渐向全黑、全白、白灰等简约型色调转变,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品牌的同时,更收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产品在销售渠道上也与传统的电工类产品形成区别,以求与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更贴合。传统的电工类插座依旧以线下五金店为突破口,而时尚智能产品以线上及数码类产品渠道为主。
从用户反馈中找痛点
公牛开始研发智能周边产品是从2012年底才开始的,但在次年的“双11”线上购物节中,它们就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仅是这一天,公牛产品的销售额就超过千万元。
“直到目前为止,在淘宝搜智能周边产品,公牛的销量还是排首位的。”公牛集团产品策划部设计策略组组长王宇飞告诉《浙商》记者。王宇飞于2014年底进入公牛集团,与他同一批进入该部门的员工来自美的等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以及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在这一年,该团队增加了六七个人。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终端的崛起,充电的“主角”已经从家电等耐用类取电设备,慢慢转变成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相比前者,后者在充电安全方面的要求更高,同时,用户对于与插座产品的交互需求逐渐加强,需要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对于插座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牛一直在聆听用户的心声,在产品策划阶段,先期会进行场景洞察,针对家居、办公、移动出行等不同应用场景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公司还会与大量用户面对面沟通,并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从用户需求、市场需求、技术需求等出发,从用户使用反馈、用户购买评价等不同渠道搜集这些需求,并最终找到用户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使用“痛点”。
正是基于前期严密有序的策划过程,公牛今年上半年推出的防过充USB插座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款产品的最大亮点是采用了创新的智控核芯,提供2~10小时的精准定时充电功能,能够防止手机因长时间过度充电导致的电池短命。在防过充USB插座发售之后,公牛紧跟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速度,迅速收集产品的用户体验反馈意见,在今年7月于天猫平台开启自动防过充USB充电器的众筹,大大提升了插座产品的迭代升级速度。
在洞察用户痛点的同时,公牛也在工艺、材料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在材料方面,公牛早在2012年便已经在插座产品上采用了PC材料,这种材料耐高温、阻燃、比重轻、柔韧性好。与此同时,公牛投入巨资与大型材料工厂合作,参与测试研发,合力提升材料技术含量。
自2012年公牛的产品工艺开始向数码化方向转型,目前公牛插座产品内部已经普遍采用整体化铜条架构,同时引入手机类产品的制作工艺,实现产品无螺丝化,一块面板一体成型。王宇飞说,在工艺方面,未来的公牛插座将变得更加小巧精致,更符合目前年轻用户群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