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商》杂志
浙江企业喜欢单打独斗,导致在并购谈判时议价能力低,建议企业抱团去并购,增加自身的谈判筹码和实力支撑。
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走上了海外并购之路,但并购的具体方式却各不相同。这是一个涉及资金、人才、谈判能力以及后续融合能力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一帆风顺,如果忽视潜藏的风险,会让并购功亏一篑。
在诸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中,历时一年多的“青年汽车收购瑞典萨博”案例可谓典型。青年汽车的收购对象瑞典萨博,不仅经历过多次股权易主,还存在销量下降、多年亏损、负债较高的情况。同时,最致命的是,萨博曾经是通用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虽然后来世爵买走了大部分股权,而通用汽车只剩下0.000005%的股东投票权,但通用汽车依然在萨博和世爵都想与中国企业联姻的情况下,以“技术泄露”为理由阻止青年汽车收购萨博,并限制青年汽车最多只能购入40%的股份。通用汽车甚至“威胁”:如果萨博被其他人并购,它将停止提供相关零部件和技术。
通用汽车如此费尽周折阻止中国企业收购“垂死”的萨博,是否还有其他隐情?答案是肯定的。世爵现任首席执行官维克多·穆勒认为,通用汽车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它在中国的市场,防止萨博成为其中国市场类似车型的劲敌。对利益相关体的策略动向无法做到全局掌控、全面分析,使得青年汽车对萨博的并购以失败告终。
第三方的阻碍,除了像通用汽车这样的股东,还有可能来自政府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最新的外商投资报告显示,美国对外国投资企业的安全审查非常严格,其中中国企业遭受审查的数量连续第三年名列榜首。2月23日,紫光股份遭受CFIUS的审查,出于审慎性考虑,最后选择终止交易。无独有偶,由于CFIUS的反对,今年金沙江创投财团对飞利浦旗下Lumileds的收购最终也失败了。
全球战略和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对全球115个并购案进行调研后发现,在并购过程中,失败风险最高的阶段,在于并购之后的文化整合。
2014年1月,联想集团宣布以29.1亿美元从谷歌公司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其中约7.5亿美元以联想普通股形式支付,持股比例为5.94%。然而,两年下来,谷歌持有的联想股票价值缩水了将近60%。
联想在收购IBM的PC业务和摩托罗拉的智能手机业务时曾毫不掩饰地表示,整合这两个业务部门的员工是它遇到的最大挑战。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也曾感叹,文化的磨合决定了收购能否取得成功。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初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是为了其研发设计方面的优势和辉煌一时的品牌影响力。然而,整合一个美国移动公司所产生的巨大开支和所消耗的时间、精力,都使联想无法在最佳时机及时推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至于在急速发展的移动硬件市场被后起之秀们淹没。从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到现在,联想还未实现其在移动领域抢占更大市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