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物联网领域下一匹黑马——硅谷精神布道师皮埃罗系列独家访谈⑨
(2016-06-20 11:22:29)由于互联网连接的物体数量已经超过了人的数量,一个新的时代——物联网时代由此开启。21世纪最大的机遇将是物体之间的互连,这会带来新一波的应用发明浪潮。
物物互联的“美好模样”
《浙商》:您曾跟我说,物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遇,为什么?
皮埃罗:上世纪80年代,我们用网络连接计算机;上世纪90年代,我们用万维网连接不同网页;到了21世纪,我们用诸如 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来连接人。数年前,由于互联网连接的物体数量已经超过了人的数量,一段新的历史和一个新的时代由此开启——那就是物联网时代。
几乎每次连接概念的革命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毫无疑问,21世纪,我们最大的机遇将是物体之间的互连,这会带来新一波的应用发明浪潮。
《浙商》:您个人最期待的物联网应用是怎样的?
皮埃罗: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物物互连了。现在,几乎每天我都会因为物体之间不能沟通并执行简单的任务而沮丧。基于物联网的应用能够轻松解决支付等问题。如果我有一个电子钱包,当我拎着很多东西走出超市大门的时候,这些东西能自动跟我的电子钱包“讲话”,这意味着付款流程自动化。目前的电子支付仍然在“史前时期”,物联网时代的电子支付应该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一切都在物体之间自动完成。
《浙商》:为什么物联网在最近两年大热?目前物联网领域最重大的技术进步来自哪里?
皮埃罗:目前在技术世界里悄无声息发生的革命是“传感器革命”。传感器正变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轻、越来越小以及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将每一件物体都装上传感器。细想一下,一块石头和一个生物的区别就是感官,生物可以“感受”周围环境并对其作出反应,石头却不能。当我们将传感器置于物体之内,我们某种程度上就给了它生命,它们就变成了一种“生物”,可以自我感知和行动了。
此外,近年来,芯片生产商纷纷开始设计和生产能容纳无线连接物体需要的所有传感器和芯片的电板。2015年,英特尔引入了“局里模块”,该模块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容纳了一个传感器集线器、一个微处理器以及一个蓝牙连接装备。
同时,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允许这些安装了传感器的物体们彼此沟通,“云”可以将这些物体感知到的数据组织成一个生态系统。这两样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加速了物联网的爆发。
物联网发展还有三大“拦路虎”
《浙商》:有研究者预测,2020年将是物联网全面实现的时候,为什么您谈论的时候感觉它还很遥远?物联网发展路上有哪些障碍?
皮埃罗:物联网领域确实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进步和尝试,但它的时代确实还没有真正到来,我们现在看到的物联网应用还非常局限。
2016年,旧金山的一家塔吉特(Target)超市举行了智能家居展,展出了多项物联网应用和装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有用的、想要购买的东西却不多。比如,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打开咖啡机而不是亲自按下按钮,这谈不上多有革命性。总之,只有当未来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加入“对话”行列时,我们才可以宣称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到来了。
物联网发展的“拦路虎”有三个:第一,我们没有一个占据绝对优势的行业标准,大的玩家们还在明争暗斗;第二,已有电池的持续时间还不够长,即使传感器、芯片等使用的电量非常低,物联网需要24小时在线的智能装置也是非常耗电的;第三,当我们将百万级的物体全部连接起来后,我们还会遇到一个新层面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没有其他人可以对我的家门、车门发出行动指令?如何保证我的车跟车库之间的“对话”没有被非法装备拦截?
强者们的“标准混战”
《浙商》:那您认为谁将赢得物联网标准上的控制权呢?标准问题会以什么方式解决?
皮埃罗: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很难预测到底谁会赢得控制权。大公司们已经形成了联盟,抱团竞争,比如美国电信巨头AT&T、思科、IBM、英特尔和通用电气共同成立的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IIC)。再比如三星、博通、戴尔宣布成立的“开放互联联盟”(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苹果公司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它在2014年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2015年6月,苹果首批支持其平台的智能家居设备上市。
同样在2015年,国际Wi-Fi联盟组织(Wi-Fi Alliance)披露了下一个“Wi-Fi认证”服务,它就是“无线感知”(Wi-Fi Aware)。通过这项技术,智能设备能够在连接建立之前就探测到周围兼容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的存在,并且可以直接跟这些设备交流应用程序上的信息。2016年,Wi-Fi联盟又发布了新标准Wi-Fi HaLow,称其传输距离是传统Wi-Fi的两倍,能耗也有所降低。之前,由于Wi-Fi应用于物联网的最大问题是能耗,很多厂商都不会在无法安装大型电池却需要长时间工作的设备上使用Wi-Fi,Wi-Fi联盟一直试图通过降低能耗来成为新标准制定者。
《浙商》:电池问题确实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您认为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皮埃罗:自从锂电池1991年被发明出来之后,它的充电效率每年都会被提升5%-10%。遗憾的是,我们的需求增长远快于此,而且锂电池本身的尺寸也没有大幅度缩小。我们需要更轻的相机、更轻的智能手机、更轻的笔记本电脑……与此同时,这些智能电子装备比以前更耗电,我们又不想背一个又大又重的电池,该怎么办呢?
目前,我对电池的主要希望都寄托在了纳米技术上。比如,以色列的创业公司StoreDoT正在研究“超级电容器”,可以跟特斯拉和松下的电池匹配,只需几分钟就能充满电,而不是像原来那样需要几个小时。物联网需要的电池正是纳米技术有望实现的:轻便、便宜,几分钟乃至几秒钟就可以完全充好电,充一次电能使用好几个月。
《浙商》:那无线电能传输的解决方案现实吗?它能多大程度上解决电池的问题呢?
皮埃罗:2016年,包括萨亚姆·古拉卡塔(2015世界通信技术奖得主)在内的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团队发布了一款名为PoWiFi(Power over Wi-Fi)的创新路由器,不仅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还能利用无线为终端设备充电。乔什瓦·史密斯在英特尔主导一个无线充电项目时听起来像个疯子,因为他的想法是利用电视的辐射波来发电。不过,现在他正跟古拉卡塔的团队合作,他们“空中取电”的计划是,“捕获”电视辐射波、电脑辐射波、Wi-Fi和蓝牙辐射波等各种各样在房间里移动的能量,再把它们转化为可充电的电能,一旦这个实验获得成功,电池就将成为历史了!这项名为无源Wi-Fi(passive Wi-Fi)的技术,正由该团队创建的Jeeva Wireless公司商业化。
无线充电领域的创新者还试图用超声波为电子设备充电,这个想法的发明者是美国一个名叫梅瑞狄斯·佩里的女孩,她也是uBeam公司的创始人。一如既往,大公司们都在等着看到底哪项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占优势。三个大的联盟各有自己支持的标准。
物联网需要“医生”和“警察”
《浙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要怎么解决呢?
皮埃罗:2015年,一群黑客攻破世界最大的电子玩具生产商伟易达(VTech)的数据库,导致600多万儿童的个人信息曝光。如果黑客攻击伟易达将来制造的“智能玩具”,结果会怎样?安全问题确实棘手,目前有些公司采用的策略跟医生防止病毒感染很相似,即检查到系统入侵信号后,立即切断已“感染”的设备,避免它们继续“感染”其他连接的装置。比如,亚特兰大的Luma公司有一种Wi-Fi路由器,能够检查家中网络的拥堵之处并查明是否“感染”;芬兰的F-Secure Sense公司也有一种安全监测器,安装在家庭路由器和它连接的装置之间,检查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感染”。
《浙商》: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谷歌”的物联网领域的创业者?
皮埃罗:这个领域短期内能赚钱的是那些能为物体的沟通以及用户控制提供平台的企业,但是,当我们把海量的物体连接起来以后,我们就需要很多应用来做具体的事情。所以,我比较感兴趣的创业公司是Neura,由一群以色列工程师于2013年在硅谷创建。这个公司在物联网上应用了一点人工智能,其技术可让用户使用的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和连通,例如闹钟可以通知咖啡机主人已醒,让其开始冲泡咖啡等。也就是说,Neura的技术能够让物体学习用户的习惯,然后记住并为主人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我认为这比很多技术只是单纯地连接物体要有趣得多。
发展中国家会首先大面积应用
《浙商》:物联网在硅谷的发展态势如何?有哪些硅谷创业者值得关注?
皮埃罗:硅谷的物联网创业者总是有些难以预测,部分是因为媒体总是在某个创业项目被收购之后才会报道它。不过,目前这个领域还没有出现远胜于他者的创业者,正在投资物联网的“老公司”们都有各自青睐的领域。
在过去5年内,被资本发现的最好的物联网创业公司是法国创业企业Sigfox,再往前才是来自美国洛杉矶地区的Telogis和科罗拉多州的Tendril。硅谷目前唯一的重大成功者是被思科收购的Jasper Technologies。当然硅谷不乏很多“早期尝试者”,比如帕罗奥图已开出了第一家专注物联网产品的商店。
《浙商》: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是什么?
皮埃罗:物联网接下来会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第一个是“没有互联网的物联网”,为什么我们连接两个物体时一定需要网络呢?传感器可以将数据传送到云端。尽管如此,早晚会有人意识到,互联网有时候其实是个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技术的发展会让传感器在将数据传送到云端之前就能做很多分析和处理工作,然后一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为什么我们还要把数据传送到云端而不是直接传给那些需要数据的物体?第二个发展方向与第一个正好相反,是“万物互联”,大公司们正计划为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每件东西提供全球网络连接。
物联网会在哪些国家首先实现?相比西方世界80%的家庭互联网接入率,发展中国家只有7%的家庭拥有互联网。不过,这恰恰可能是物联网将首先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原因。要打造物联网需要无数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很多都需要从零开始。然而,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很多提供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要将原有的服务全部清除,重新换上互联互通的各种物体,比从零开始的阻力更大。因此,我认为发展中国家会在全球首先大范围应用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