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股份|200亿并购资本市场最昂贵的互联网故事
(2016-03-09 10:41:19)《浙商》杂志 记者
2015年的资本市场,“传化股份(002010)200亿元并购传化物流”这一事件绝对榜上有名。它不仅是2015年民营企业最大的重组并购案,也是民营企业有史以来的第二大重组案。
2015年6月,停牌半年之久的传化股份迎来了复牌,与之相伴的是控股股东传化集团一纸200亿元的重组公告。据公告显示,传化股份拟以8.76元/股发行22.83亿股,收购控股股东传化集团等持有的传化物流100%股权,后者合计作价200亿元,增值率约为375%;同时,公司拟以10元/股向建信基金等10名机构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5.03亿元,用于传化物流实体公路港网络建设项目和O2O物流网络平台升级项目。交易完成后,按募集配套资金上限45.025亿元计算,传化集团将持有60.18%股权,持股比例大幅提升。实际控制人徐冠巨、徐观宝、徐传化三人则将直接及间接持有上市公司65.79%的股份。
简言之,资产不到50亿元的传化股份,花200亿元收购了大股东传化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无疑,这样典型的“蛇吞象”并购案是一场气势惊人的豪赌。而传化股份的这场豪赌,赢得相当漂亮。
“自2015年传化股份重组后,市值增长了将近20倍,这样的数字也许就是我们最好的成绩单。”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秘朱江英表示,传化并购案前后两轮融资规模为285亿元,不仅为未来的传化物流发展取得一定的资金,更获得了价值认可。“传化集团一直是多元化的民营企业,旗下有五大产业。经过这次重组,传化集团未来会进入物流和化工双轮驱动的模式,并收购一些互联网平台,定位公路物流。”
传化的物流业务原本是传化集团内部一块非常不起眼的业务。1997年,因自身业务需要,传化集团将内部车队改组成“杭州传化储运有限公司”,也就是传化物流的前身,当初的定位仅为内部的第一方物流。但传化物流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中国的公路物流整体发展水平非常滞后,绝大部分城市缺少公路港的功能配套。目光敏锐的徐冠巨觉得这里面有商机,遂迈步探索。2000年传化物流确定了平台型的商业模式,首创了中国公路物流平台模式,定位于司机、物流公司、货主的第四方物流平台集成服务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化物流又将原有的线下业务与互联网结合,引入了e货的和易配货系统,成为公路物流O2O模式的开创者。
显然,作为国内公路物流平台运营的领军企业,传化正在以“阿里速度”向前迈进,朱江英进一步解释,传化将推进从公路港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到互联网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形成“物流+互联网+金融”的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
这起体量巨大的并购案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信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传化物流的大物流布局以基础设施网络、诚信体系、整合与标准化作为三大支撑,从货运车辆诚信认证入手,建立优胜劣汰和市场准入机制,改变了公路物流“布局散、秩序乱、环境差,市场信用缺失”的状况,从而有利于行业规范。且其信息流、资金流均已打通,形成“物流+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最终将形成“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3年至201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组成来看,O2O物流网络平台收入增长较快。按照其规划,公司2020年前有望建立全国性的公路港网络,建立170个线下站点。2014年公司运营5个公路港的收入为9.5亿元,简单叠加,2020年预计营业收入可超过300亿元。
不过,在多家券商人士看来,传化股份的未来志向远不止于此。如果传化物流的平台壮大到一定程度,其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可以预见的主要包括公路港基础设施租赁收入、各类物流交易的抽佣收入、会员服务收入以及基于流量和大数据带来的金融服务等收入。其中,金融服务或将成为主要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