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颠覆与重构
(2015-12-03 09:30:33)《浙商》杂志 张名豪
全民“互联网+”的时代,无数企业投身其中,渴望赢在风口。当浙大网新这家专注IT服务的企业站在经济转型的关口时,果断将战略导向从“Computer+X”调整为“互联网+X”,决心用“互联网+”领导企业转型。
提到计算机,人们很容易把它和互联网联系到一起。而对于浙大网新这家专注IT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却对“Computer+”与“互联网+”有其清晰的定义。
10月27日,浙商全国理事会走访上市公司(第二站)来到位于杭州西园一路18号的浙大网新软件园,浙商全国理事会部分会员等一行30余人走进浙大网新,试图揭开二者本质区别。
“浙大网新以创新见长,在金融、电商、工业4.0等领域全面创新产品研发。作为一家为服务型企业和生产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浙大网新对浙江经济的贡献正越发明显。”《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仁华表示,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新方向、新路径日渐明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趋势,浙大网新的创新、转型给浙江民营企业带来很多启发。
“互联网+”是颠覆与重构
“‘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机会,我们希望借此做颠覆性的创新。”浙大网新董事长史烈表示,恰逢政府推动“互联网+”战略这一重要时机,今年开始浙大网新以“中国领先的IT全案服务商”为总体定位,以“互联网+X”为战略导向,致力于提供智慧城市、智慧商务和智慧生活三大领域的IT全案服务。
从过去的“Computer+X”到如今的“互联网+X”,对浙大网新而言是一种质的蜕变。“Computer+X”是指以浙大网新所擅长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于各行各业建设,提供整合协同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互联网+X”则指浙大网新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帮助客户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做转型顾问的同时,公司自身也须实现传统业务向“互联网+”的颠覆与重构,发力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投身互联网化平台运营,构建新兴业态的模式与实力。
“虽然没有其他一些互联网企业那样风光,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成长,浙大网新对行业有深刻的了解,拥有很强的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史烈称,今年战略上的转型代表着浙大网新的发展方向将积极朝着“互联网+”领导企业迈进。
负重前行比轻装上阵更难
作为深耕传统行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司,浙大网新对于传统企业转型也有自己的看法。“就我个人理解,‘互联网+’既涵盖了‘互联网+’,又涵盖了‘+互联网’,传统行业还是应该‘+互联网’,以传统行业为本,融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史烈认为,从1986年开始算起,中国互联网历经了科研利用、网络门户、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三个十年,而接下来将是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反击的十年。
史烈介绍,据浙大网新的分析,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基本包含三个层面:单一功能层面的转型是把互联网当工具,来弥补企业功能短板,如通过建电商、微商城平台获取客户等;整体效率层面的转型则是用互联网来提升组织效能、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或通过构建O2O营销体系,盘活线上线下一盘棋等;不过,对企业更有价值的是在价值链层面的转型,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影响所在行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转型要比新创一个企业难度更大,因为转型企业在某一行业经营了很长时间,形成了路径依赖、思维惯性和能力陷阱,负重前行往往比轻装上阵更加困难。因此,企业转型不仅是方向转型,同时也是思维转型、战略转型和能力转型。”史烈说。
做“连接器”和“魔术师”
谷歌眼镜、3D打印、无人机、智能手表……以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由极客、创客、创业企业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新硬件时代正在到来。新硬件热潮来临之际,浙江制造如何把握先机?
“万物皆可互联,软件定义一切。”据介绍,浙大网新积累了“大物移云”的技术储备,积累了深耕传统行业做信息化服务的扎实基础,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提供智慧城市、智慧商务、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能工厂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希望成为“互联网+”的连接器和魔术师。
当新的融合和演变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也为浙江企业提供了智能制造的机遇。智能制造又该如何打造?浙大网新品牌战略部经理张洁萍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壁垒并非技术壁垒,而是对行业的理解、对客户需求的理解,通过社交与协作打造无边界企业将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浙大网新正加速产业布局,颠覆并重构传统业务,‘互联网+X’新兴业态具备技术、行业、互联网化运营等三大要素,涉及公益、园区、金融、社区、物流、零售、制造、智能硬件等诸多内容。”张洁萍表示,浙大网新通过策划、整合、开发、运营、平台几大优势,将为浙江制造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