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十亿估值这家芯片公司牛逼在哪里

(2015-08-17 09:27:30)
标签:

财经

在骆建军的蓝图中,他希望建立一个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盘存储与安全领域的供应链生产基地,他也在寻求政府与企业的联合,共同突破这个被外国人垄断的市场壁垒。

《浙商》杂志记者 胡俊翔

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骆建军最近有些忙,下半年华澜微自主研发的专注于大数据存储的核心芯片和固态磁盘阵列将要上市,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测试当中。

每次有领导过来考察,骆建军都喜欢自己陪同并亲自解说,他宽厚的脸庞笑开了花儿,眼睛眯成了弯弯细缝,如同向别人夸耀自己的孩子一般。的确,他所研发的项目是国内首创,走在了国际前列,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院长王永昌在考察公司后说:“华澜微对数据存储与数据安全领域的探索让人感觉‘于无声处听惊雷’,起点非常高,战略意义重大,价值巨大。”

华澜微成立不过4年、员工不过百人、销售额还不过1亿元,但是他们研发并市场化了中国首颗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就是这颗“芯片”让华澜微瞬间跻身于国际寥寥无几能够自主掌握生产固态硬盘核心技术的公司。华澜微创新架构芯片,打破了国际业界固态硬盘Tera字节的门槛,相比业界1T字节容量的产品,华澜微的2.5英寸标准硬盘产品以5TB容量实现业界最高密,已经进入国际市场。

这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有多厉害?“它上面集成的电路规模比上海市人口还要多,晶体管结构比上海市地图还复杂。”骆建军说,“采用该技术及已经产业化的芯片,可以制造出大容量、高密度、高速度固态硬盘。”

《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仁华在该公司调研时说,让数据安全地奔跑在“中国芯”,华澜微做到了。

 中国芯的中国内质在哪里

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age Microelectronics Corp)成立于2011年, 由一个在美国硅谷经过锤炼的技术团队回国创建,是一家具有先进技术的半导体公司,提供数码存储和数据安全领域的集成电路芯片和技术方案。

“我们的对手是Intel、西捷这样的技术垄断公司,我们要打破美国禁止出口核心技术的禁锢。”在美国生活多年的骆建军深知技术垄断的厉害。他内心也希望华澜微成为具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引领一个产业发展的企业。华澜微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固态硬盘核心芯片产业化技术的公司之一,在存储领域的产品覆盖了存储卡、USB盘、固态硬盘系列,掌握PCIE、SATA、SAS等高速接口技术,建立起了固态硬盘多核并行等多个先进架构,并进一步在磁盘阵列和云存储打造其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大厦。

“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依然是存储技术,目前我们在个人pc端、移动端的硬盘存储芯片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也开始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器领域的芯片下半年就会上市,为大数据、云计算提供基础存储服务。”

华澜微也是国内极少具有信息安全算法芯片技术的公司。他们具备国家商用密码产品定点生产单位资质,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的缩写,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加密算法模块通过了美国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缩写,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直属美国商务部)认证。华澜微积累了经过产品验证的成熟硬件算法模块,包括国际流行的AES、RSA、DES/3DES、SHA、ECC等,以及中国商密算法SM2、SM3、SM4。公司推出量产的一系列包含加密模块的集成电路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缓解了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缺少自主芯片的紧迫需求。目前华澜微的客户包含政府系统、军队系统这些具有高度保密性质的特殊部门。  

准备挂牌新三板,估值超十亿

一个好的企业自然而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资本的追逐。从资本角度,华澜微处于多个资本界追逐的“热门产业”的核心,它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集成电路企业,属于航空航天和军工板块的核心芯片国产化范围,更处于信息安全领域的硬件基础领域。目前,华澜微已经准备上新三板,处于辅导阶段,届时,华澜微将成为估值超10亿元的杭州高新技术典型企业。

“浙江一直走在高科技行业的前列,每十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高知名度的高新企业,比如上个世纪的东方通信、波导股份,最近几年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我们希望华澜微成为下一个十年的标杆企业。”骆建军对企业的规划非常清晰,他们定位当前三年为爆发期,不仅是产品技术研发,同时致力于建立生产基地、扩大公司规模,也将投身于资本市场,获得公众认可与投资者的青睐。

在骆建军的蓝图中,他希望建立一个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盘存储与安全领域的供应链生产基地,他也在寻求政府与企业的联合,共同突破这个被外国人垄断的市场壁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