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在演讲中涉及的干货
(2015-07-24 12:10:47)
来源:《浙商》杂志
6月19日,杭州机场,接到克里斯托弗·苏达克的时候,他略显得有些拘谨和腼腆。这是这位国际顶尖大数据专家,2014getAbstract国际图书奖获得者、《数据新常态》作者第一次来到杭州。当得知浙商是中国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这次浙商大会的规模达到2000多人,而他是我们最为期待的演讲嘉宾,他连说:非常开心,受宠若惊。
听说中国现在最流行的社交软件是微信,苏达克很快就下载并学会了,话题也自然随着微信展开。对于微商在中国近2年内的迅速发展,他毫不意外:“原因很简单,你现在在车上,手机就在手里,而电脑却不容易随身携带。”他在自己的书中也对微商经济非常看好,书里写道:具备场景化和社交特性的微商会和其他任何了不起的新事物一样,巨大的争议性伴随着流行性,某种程度上,争议会让它更流行。同时,在这个领域诞生的明星创业公司将以更快的速度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此后的演讲交流中,他一次又一次为这样的创新企业与创新思维站台。
大数据在中国更加看好
抵达酒店后,苏达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在粉丝们送来的图书上签名。17:30,他准时出现在浙商私密晚宴现场。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迫不及待地与他先聊了起来。他们都赞同的是,相比美国,由于中国的庞大人口和产业特性,大数据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将更加看好,尤其在“互联网+医疗”等新兴领域,目前的医疗现状和行业面貌很有可能被迅速而深刻地改变。
万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生目前正在布局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推动新能源业务,他想知道苏达克有什么好建议。苏达克支出的招是:不要让你的顾客为了充电而充电,相反要让他们在充电时忘记充电这回事。关键要解决的一个顾客痛点是:当汽车在充电时,我该做点什么?苏达克建议张德生根据用户特点,将按摩、美甲等项目跟充电结合起来,让顾客在充电这段时间充分增值,这个主意让几位浙商拍手叫好。苏达克则一本正经地开玩笑说:1个金点子100万美元!
其他几位浙商也纷纷跟苏达克过招,探讨企业究竟该如何应用大数据。对中国目前大数据应用的整体情况,IBM大数据与分析全球总监王晓梅给了个有趣的比喻,认为大概有三类:裸奔的(数据未经分析,不加密和未保护的)、穿比基尼的(数据经过清洗和整理,已经能挖掘并发挥部分作用)以及穿着衣服的(将数据变成直接可以使用的产品和功能,如美国API数据开放运动)。苏达克也跟她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火花,比如同样的算法和数据模型在不同行业及案例中灵活妙用等。
大家都在期待苏达克第二天的盛大演讲,而他却显得非常放松,对每个人的问题都有求必应,并不断微笑着合影、签名。即便是晚上彩排期间,仍有几位粉丝不断过来跟他聊天,他也一副亲和、开心的样子,偶尔还会在摄影师的镜头前摆出几个好玩的表情。
第二天上午,演讲进行得非常顺利。结束后,苏达克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说,看看那些疯狂的粉丝吧!他们在苏达克走下场时蜂拥而至的势头和包围一个大明星并无两样。随后的媒体采访及签名售书会中,苏达克再次感受到了粉丝们的狂热,他也非常喜欢记者们的提问:“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很棒。”
1%决定全局
第二天,杭州柳浪闻莺的一处茶楼里,背靠着西湖和雷峰塔,苏达克兴致勃勃。一身休闲装加上墨镜,他让自己完全成了个西湖边的外国游客。
微风吹拂下,结束了杭州所有工作,苏达克话匣子差不多嘭的一声打开了,跟我以及他此行的特别助理、湛庐文化高级副总裁张晓卿拉起了家常,尤其是提起妻子和女儿,简直有说不完的话。他笑说女儿和自己的性格很像,见到新朋友的前十分钟都会有些害羞,一旦熟悉之后就满屋子乱跑了。
你能想到吗?苏达克和他的妻子居然是正宗的闪婚!作为一名大数据专家,一个不折不扣的“数据狂人”,苏达克在第一次见到妻子时忘记了所有的数据、分析,更像陷入了传说中的“一见钟情”。而到第二次约会时,便相互认定彼此就是要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伴侣。
“那么,假如爱情无法量化,在线婚恋网站用数据分析为你寻找另一半是不是就完全站不住脚?”我问,“头脑用思考帮我们做出了很多明智的选择,但也有一些重要决定靠着来自直觉和内心的那个声音,那么神秘莫测的人心是数据可以左右的吗?”
苏达克回答说:“举个极端的例子,为了预测未来你是否会做出某个举动,某家大数据公司收集并分析了几乎所有关于你的数据,家庭、银行记录、社交圈等等,成功掌控了关于你99%的数据,但直到你做出决定的那个特定当下,这99%的大数据分析都不能被证明是有效的。改变主意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天气不好略感烦躁,也许是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也许根本没有什么原因,你就是想要任性一下。”
等一下,这位国际大数据专家难道在否认大数据?又似乎不是这样,苏达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数据和心灵之间平衡得近乎完美。既着迷于每天跟各种数据打交道,从中获取对事物新的洞察力;又依从内心,追随激情和爱来生活,而这两者都在源源不断地滋养他的商业创新和写作灵感。
背后的奥秘也许就在于“分辨事物本身更需要‘头脑驱动’还是‘心灵驱动’的智慧。比如爱情,你就是要忘记那99%的数据、外在标签,专注那剩下的1%——未知。1%的爱情就已足够,因为你的心知道一切的答案,当你知道的时候,你就是知道。”
同时,对于大数据分析可能遭遇的“困境”,苏达克也给出了崭新的看法。鉴于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将大数据分析做到99%这样高的比例,而且商业经营毫无疑问是“头脑驱动”,因此大数据分析在商业应用上的价值和爆发力毋庸质疑。他认为,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假如你所有能想到的99%的数据分析都已经做了,或者竞争对手也都已经做了,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就是目前你还没有去分析的那1%。
颠覆性的创新将从不可见的部分产生,正如他在演讲中指出的,原有企业、行业数据与新的外部数据恰当结合,就可能带来具有大面积颠覆效应的创新。“目前很多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应用还在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的推进,能分析的数据越来越多,竞争对手也做得越来越好,价格会被不断压低,利润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能大举赢得竞争的一定是颠覆性创新者。”
也就是说,在大数据应用上,并不遵循从10%、20%再到80%、99%的数据分析量级的增长,而是要“无中生有”,创造完全不同的东西。苏达克还举了个例子,他经常为很多企业的高级经理人做咨询,但可惜的是无论这些经理人如何自我提升,他们仍然无法使企业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大多数已经明确地被告知要做什么。
当下就去做
聊到这些的时候,苏达克已经从西湖边来到灵隐寺附近。夜色降临,天竺路上潮湿的空气、潺潺的溪水声和蛙鸣,让略显疲惫的他精神又为之一振。我告诉苏达克这附近一带是我在杭州最喜欢的地方,因为有独特的宁静、简单和美丽。
“有时候,这个世界变化得这么快让我感到担忧甚至害怕。大家即时满足的欲望越来越强,越来越没有耐心,我们大概会失去慢生活的一切美好吧?”“不!不会的。”苏达克大声地反驳我,他认为,所有商业创新都来自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洞察,人们对生存目标的渴望和追求也是这个时代突出的需求之一。这和“不断加快”的需求并不对立,反之,它们都可以成为人们创新的动力。
“财富有很多维度,有金钱财富、家庭财富、友情财富……对于向往和想要的生活,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当下就去做。”他又引用了那个经典的富翁和渔夫的故事——如果你想要的是在海边晒太阳,何必要浪费几乎整个人生赚到足够多的钱再去呢?
漫谈仍在持续,关于商业,近乎哲学。直到苏达克的家人打来电话,回去的路上,苏达克又不断切换成了丈夫、爸爸、儿子等各种角色,眉飞色舞地跟家人分享着在杭州这两天的经历,空气里弥漫着挥不去的浓浓温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