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见习记者
“在公司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这10多年,我们的理念就是做成行业的领军者,这次能够成为2015浙商新领军者这个榜单中的一员,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份殊荣,也是对华友钴业(603799)10年来努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肯定。”采访中,浙江华友钴业有限公司总裁陈雪华显得十分谦逊,他表示这一方面是大家奋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产业赶上了好时代。
2014年,华友钴业实现营业收入43.45亿元,同比增长21.42%。在行业整体萎靡的状况下,陈雪华以漂亮的业绩作出答复:创新是最好的通行卡。
从非洲引进原材料
说起“钴”,从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到陶瓷制品的色釉料和催化剂,再到航天工业、兵器工业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但自成立之初,华友钴业就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钴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0.001%,多与铜镍等硫化物伴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钴的储量非常少,90%都要依赖进口,去哪儿“找米”成了当时公司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
“2003年我第一次到了非洲,这里钴的可开采储量占到全世界的50%。”陈雪华告诉《浙商》记者,在对当地的投资环境做了详细的了解后,他制定出了投资非洲的战略计划。陈雪华一年里有大半的时间呆在非洲,和员工们同吃同住,共同奋斗。
“我们决定在非洲长期投资,把矿料在当地粗炼加工,再拿到国内进行精炼加工,而不是拉点矿石就走。”陈雪华说,“在过去的3到5年中,公司直接从刚果(金)当地开发的钴原料占公司总供应量的比例不断提升,去年达到60%以上。资源自给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对于非洲的投资市场,从完全不了解到现如今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等项目的投产,陈雪华说,这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且亲力亲为,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华友钴业从2006年开始在南非成立第一家东方国际矿业有限公司至今,境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公司的产销规模一次次刷新历史,稳居国内钴行业龙头地位:2014年共计产销钴产品超过16000吨,较上年增长32%,全年各类锂离子电池正极原材料产品销量已达12600多吨,在电池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强化了华友钴业在国内锂电含钴正极原材料供应商中的领军地位。陈雪华告诉《浙商》记者,公司全年橡胶、轮胎行业粘结材料产品销量也达1500多吨,成为了国内最主要的橡胶、轮胎行业粘结材料供应商之一。
看好新能源汽车抢占先机
近年来,华友钴业的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也取得重大进展。仅仅201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已达6000万元。公司科技创新成果突出,成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一大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得到了转化应用。公司与国际一流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共建良好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平台,成功开发出用于高电压钴酸锂生产的新型大颗粒四氧化三钴和喷雾裂解四氧化三钴,用于小型锂电正极材料及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的多种三元、二元材料前驱体等新产品,并已陆续完成或正在进行客户的评测、认证程序。其中新型大颗粒四氧化三钴已通过韩国和中国知名厂家的产品认证,现已进入大批量生产、销售阶段。
华友钴业浙江衢州募投项目集成应用了铵盐冶炼体系、热解法生产四氧化三钴、高压氧浸法处理复杂铜钴原料、多重膜联合处理废水,以及分子筛处理有机废气等多项创新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生产效率、安全环保、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换代。
公司还看准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启动了锂离子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陈雪华告诉《浙商》记者,这是公司接下来的重点发展对象,也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
“我会把2015年作为华友钴业的第二次创业年,发挥领军者的作用,在规模、市场、技术以及资本平台方面实现再发展。”陈雪华表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