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区O2O:角力后电商时代

(2015-01-28 11:30:32)
标签:

it

《浙商》杂志 作者:沈晓琳

社区服务日趋互联网化已毋庸置疑——把小区作为 O2O 服务的一大天然入口,满足千万家庭的生活需求,是一桩多么令人心动的生意!

很明显O2O业界进击的下一个目标,是社区。

社区O2O的关注点于2014年6月16日被点燃,一只名为“彩生活”的股票当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是国内首家以社区O2O运营为题材的上市公司,更令人艳羡的是,上市首日“彩生活”涨幅即超过20%,显示了资本市场对这一题材的热捧。

在一级市场,社区O2O同样大受欢迎。2014年初上线的叮咚小区向外界透露已引入1亿元天使投资,公司估值4亿元,几乎创造了国内最大单笔天使投资;几个月后,“社区001”亦不甘人后,在获得3000万元投资后,宣布成功引入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

随着包括房产商、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内的众多商业力量纷纷进入社区,社区服务日趋互联网化已毋庸置疑。“把小区作为 O2O 服务的一大天然入口,满足千万家庭的生活需求是一桩多么令人心动的生意!”对社区O2O关注已久的浙商创投合伙人李先文说。

从“以商聚人”到“以人聚商”

“中国原来依靠制造业拉动经济,产能过剩、库存留存孕育了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如今经济发展更多靠消费需求拉动,‘你有需求我提供服务’的O2O模式从而出现。”李先文认为O2O是后电子商务时期的互联网经济最大卖点。

在他看来,真正的社区O2O应该强调线下服务,而非借打通线下渠道来销售产品,“否则就还是电商”。“从这个角度而言,社区O2O不仅是Online To Offline,把线上的流量往线下的商家导;还是Offline To Online,从线下获得用户,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服务用户。”

“‘服务’解放了真正有技能的人,使人的价值可以直接体现出来,而不是像工业时代一样把人的价值当作商品来卖。”李先文看好社区O2O模式,并表示行业未来增长可期,“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欧美国家普遍在70%—80%,而我国还不到50%,市场不足即意味着机会巨大。”

“相比电商以商聚人,社区以人聚商。”李先文指出,在社区O2O出现之前,餐饮、婚嫁、教育等垂直服务类O2O平台虽已风生水起,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面临服务频次低、推广成本高的问题,而以社区为核心的用户群关系稳定,围绕社区衍生而出的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故众多垂直服务类O2O近年来把目标市场转向社区。

社区O2O的主流模式

盾安控股集团总裁吴子富对社区O2O颇有研究,他表示国内的社区O2O存在三种主流模式:

一是物流型社区O2O,比如社区001、顺丰嘿客、小区无忧等。他们提供的主体服务均与物流有关:社区001提供商超零售商品上门配送;顺丰嘿客以物流为支撑点在小区门口展开电商零售;小区无忧提供频次较高的服务是商超和外卖的上门快送。

二是服务型社区O2O,从垂直细分的服务品类入手,通过做精服务,建立用户信任,然后叠加社区生活的其他服务内容。比如e袋洗,从单一的洗衣切入,将来会涉及用户居家保洁、居家保养。云家政从家政服务切入,正逐渐往社区居民生活顾问靠拢。

最后一种是物业型社区O2O,提供门卫、绿化、小区清洁、房屋维修等服务。因为从物业切入,平台商会比较熟悉住户的生活习性,对社区周边和当地环境也有清晰认识。相比服务型O2O平台,它能提供更多元的服务,覆盖的社区居民也更为广泛,这方面的案例有“生活圈”。

“国内社区O2O的创业团队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年代产业资本创始人王川对此解释,拓展社区O2O服务的理想地点,大多高端小区集中、智能手机普及度高,居民对移动互联生活接受程度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正符合这些特征。”

抓住痛点、自己造血

“在去中心化时代,社区O2O不仅需要突破传统的电商思维,更要抓住社区服务的痛点与需求。”“生活圈”创始人雷勇总结说,社区O2O运营的关键在于:突破物业服务亟待升级、社区“懒人经济”的安全问题以及邻里关系信任不足等三大痛点。

因此,雷勇认为社区O2O领域的创业团队应以物业为切入点,进而整合社区电商、社交、供应商等资源,从而建立一个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社区生态平台。

“拉门开店”之后,如何形成清晰稳定的盈利模式,也是社区O2O面临的挑战。尽管社区O2O目前普遍采取收服务佣金的方式,但会导致用户对收费标准产生质疑——李先文对此表示,当下有一种“高频低客单价拉动客流、低频高客单价完成商业化”的双向盈利模式,较为可行。

“高频率的餐饮行业容易入门,但长期来看,餐饮类O2O项目的盈利收入并不高。”李先文建议,社区O2O可以选择从餐饮等高频服务需求的行业试水,然后再对利润率较高或服务附加值较高的行业进行深度运营,比如家装、汽修等,“让平台自己造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同样认为,服务定位和服务能力的好坏决定社区O2O成败,但他强调,不能忽视提供服务的“人”这个变量因素。“社区O2O的商品就是服务,服务由人提供,被人感知,这也启示了创业者,每一个冷冰冰的业务数据背后都有一张活生生的脸,每一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