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杂志 牛金霞
“妆媒体”全球特色护肤品搜索功能,以地域为分割点,收罗各类美妆用品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小众化时代用户对特色美妆用品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个性潮流自我的“小时代”生活方式。
“目前,我们想先把‘妆媒体’的媒体属性做到极致。”上海装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迪对《浙商》记者说。“妆媒体”这个今年6月10日才正式上线的微信公众号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吸引了10多万粉丝、3万多美妆行业专业用户,公众号文章转发分享总量达100万篇之多。
顺应护肤品小时代趋势
王迪认为“妆媒体”上线以来发展顺利的主要原因是抓住了美妆行业的“痛点”。曾任知名化妆品品牌韩束(KanS)市场总监的王迪发现,通过朋友圈和QQ群里开微店、代购等方式卖化妆品的不在少数,但产品质量鱼龙混杂,真假难分,包括国内已经做得较出色的几家化妆品电商也因假货问题受到很大影响。“我们首先想到了给化妆品行业打打假,于是有了‘妆媒体’中‘劲曝内幕’栏目,发布了《曝光那些年亮瞎双眼的极品山寨货》、《妆媒体冒死揭露26种激素添加剂,你的化妆品上榜没》等一系列文章。”
但仅靠“揭黑”还不足以吸引大量用户。王迪发现,以韩国、日本化妆品代购为主的一些国外化妆品特别多,随着90后消费者的成长,美妆市场的小众化、特色化妆品备受追捧,但市场上还没有一个系统、及时提供全球特色化妆品信息的渠道。王迪就产生了打造“全球特色妆品库”的念头,而这一板块进入实际运作后渐渐发展为“妆媒体”的“主打牌”。
在具体呈现方式上,“妆媒体”以独特的地图模式将化妆品进行分类。比如,喜欢韩国化妆品的用户点击“全球搜索”后,就可在韩国地图上点击查看来自不同城市的化妆品,同时也支持用户按照品类或国家直接选择特色化妆品,化妆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瓶型、价格、主要成分、功能等,被称为化妆品行业的“谍报”。
那么,“全球特色妆品库”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呢?“妆媒体”引入服装界的“买手”机制,由喜欢化妆品的海外“买手”不定期上传特色化妆品报告。王迪透露,“买手”多为当地留学生,以兼职方式与妆媒体合作,目前主力“买手”有15个,是妆品库的主要信息来源。此外,“妆媒体”目前的9人团队几乎“全民皆兵”,都或多或少地充当了编辑的角色,通过海外的化妆品网站、论坛等搜集、整合特色化妆品信息。今年5月份,妆媒体还跟“第19界上海美博会”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多个国际化妆品品牌一站式接入。
布局粉丝变现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妆媒体”一开始的设想是,“全球特色妆品库”主要针对美妆专业市场,向化妆品研发、销售企业收取一定信息提供费。但他们很快发现“市场不大”,就在6月下旬将重心全面转向如何获取足够多的用户上。目前“妆媒体”收费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加入会员”,用户可以免费看10份全球妆品“谍报”,如果要继续查看,就需付费加入会员;另一个是海外代购,用户如对某款化妆品感兴趣,可通过刮开产品下方的“刮刮卡”获取买手联系方式。
王迪坦言,会员和代购在“粉丝变现”上效果都不甚理想,目前会员大概有几百人,代购一个月约能产生20~30款产品销售,利润微薄,且耗费过多精力。而直接做电商则面临着海关、物流、仓储等一系列问题,不在王迪考虑范围内。他的想法是,等用户数量增长到一定规模后,往导购或社区的方向发展。
目前“妆媒体”还没有拿到投资,王迪希望未来能和有一定化妆品产业背景的投资人合作,给“妆媒体”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和支持。
对王迪来说,创业是一个“快速试错,小步快跑”的过程。“我们一直在不停地调整和优化产品,目前团队每周都会举行2次选题会,我本人几乎每隔1个小时就会看一次数据。”王迪称,根据数据情况不断优化选题是“妆媒体”团队的工作“常态”,一开始的选题多来自团队,随着后期用户数量增加,用户会主动提供一些希望“妆媒体”去解决的问题,选题的针对性就越来越强了。
目前,妆媒体V3.0版本已在11月初正式上线,新版本首次推出了真假评测工具,用户可以拿自己的化妆品与产品库中的正品做从价格到性能的全方位对比,虽然用户的反应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产品库中产品榜、品牌榜的出现意味着“状媒体”已开始了数据沉淀和应用方面的探索。
下一步,王迪计划在年底正式推出“妆媒体”的AP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