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军:和创业死磕

(2014-11-20 15:11:22)

《浙商》杂志 姚恩育

刘军这样的学术界顶尖人才,理应更适应实验室中的岁月静好。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波涛汹涌的创业之路。

“对于我们这样的科研人员而言,事业有两条道路:第一条是纯学术路线,寻求科研上的突破,在学术职称体系中晋升;第二条则比较‘接地气’,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路线,可以自己创业,也可以帮助企业做科研项目。与我们的前辈们比起来,我们这辈人幸运多了,即使醉心于科研事业,我们依然能选择当一个‘创业家’。”刘军说着这些的时候,露出了平静的微笑。

坐在《浙商》杂志记者面前的这位戴着眼镜的斯文男人,拥有数重身份:他不但是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可医疗)的技术总监及创始人之一,也是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教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入选了浙江大学“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专项计划”。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军这样的学术界顶尖人才,理应更适应实验室中的岁月静好。然而,他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波涛汹涌的创业之路。与其他的创业者相比,这个学者迈的步子或许还更大一些:除了普可医疗外,他最近还在落实另外一项创业计划。

垄断中的商机

普可医疗成立于2011年年底。

刘军和他的同伴们创业的契机在于当时国内医疗仪器的一项空白——麻醉意识深度监护系统。“国内所有在用的设备都是国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使用成本也非常高。”这一类设备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耗材,即一次性心电极。

国外的仪器厂商非常“精明”,其仪器与一次性心电极需要配套使用,即只要买了仪器,就必须购买固定的耗材,单一次手术的耗材费用就要上百元。这样的“搭配销售”,构建起了一整套成功的商业模式,同时也让生产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国外医疗仪器厂商的垄断性,让刘军和他的创业伙伴们看到了商机所在。“我们希望能够打破这种垄断局面;与此同时,作为医学上的一大趋势,全身麻醉方式已经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而合理的麻醉措施能使患者在无痛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也能保障手术医生正常操作,这同样也是医疗产业的方向。”

刘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发当中去。公司注册在浙大科技园,在B座4楼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内,他带着几个人没日没夜地实验。到去年年底,第一代样机终于问世。整个研发花了一年时间,这样的速度在行业中都是领先的。如今,由于企业初具规模,普可医疗也拥有了更多的办公场所,但直至如今,刘军的办公室内还是几无可以立足之地:室内各处散落着器械与零件,像是为了方便主人在想到时随时可以上手做实验。

“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正在审批注册。”刘军说。

第二次创业

与我们本次采访的其他创业者们不同,麻醉意识深度监护系统还未正式上市,刘军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项创业计划。“我们正在筹划建立新的公司,主要生产家用型心血管监护及主动健康服务系统。”科研人员的严谨性在产品的命名方式中表露无疑,而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决的话,这将是一种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

为什么这么快走上二次创业的道路?这或许是因为普可医疗为刘军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在第一次创业过程中,我更多的承担科研者的角色,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做好产品。当产品问世后,由于合作伙伴拥有推广医疗器械的经验和团队,很多事情都由他们一肩挑了起来,我反而轻松了。但市场营销这块我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领域,却给了我很多惊奇。”

仅以产品的销售模式来说,医疗器械的利润空间可以放在高价卖产品上,也可以选择低价卖机器,高价卖耗材。

这令刘军希望更加全面地掌握创业中的点滴。与此同时,一个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点也令他兴奋不已。很快,刘军就选定了第二个项目。“目前,老龄化、慢性病已经逐渐给我们现在的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基于家庭和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开发是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够为这些患者解决日常监护中遇到的问题。”刘军说。

目前,刘军正在为他的第二家公司物色属地。

“死磕”

那么,对于已经成为创业“熟手”的刘军而言,两次创业历程有什么不同呢?

“最大的感受是,两年前我更注重技术与科研层面的问题,其他方面有合作伙伴操心,我需要付出的精力较少。而现在,事必躬亲,我很难像过去一样了。这一年里,我和各种各样的对象聊天以掌握他们的诉求,从医院、医生、用户到投资者、工程师和各类专家,很多领域的人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从他们那里,我获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信息。”

过去,刘军并不擅长和人打交道,而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项技能很快就要“满级”了。刘军坦言,这偶尔也会让他觉得有点“不踏实”,“总怕自己被科技发展趋势抛弃。”

“在杭州创业,有很多优势是别的地方不具备的,比如说投资。在首次创业时,我也曾经为资金所苦恼,但这两年下来,我发现了一些门道。杭州的创业者总能有许多途径获得资金支持,除了风险投资外,各种政策的支持和相关的补助,都能帮助创业者渡过难关。”过去的艰辛也为刘军的第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

而现在他聚焦的难题或许还是“人”这个因素:“越是复杂的技术越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现在我发现,开发一个项目工程师或许好找,但其他的人员很难找,比如市场推广和经营人员。”这对刘军是个新的挑战,因为他在为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寻找可靠的帮手。

“不管怎么样,创业迈出第一步后我就坦然了。现在朋友们都知道我和创业这件事死磕上了。”刘军笑着为自己未来几年的计划下了注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