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贷公司赴美上市

(2013-10-12 12:32:14)
标签:

杂谈

《浙商》记者 胡忻

尽管上市不失为解决小贷公司发展难题的办法之一,但这一办法并不具备普遍性。

美国时间8月13日,位于江苏苏州吴江市的鲈乡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鲈乡小贷”)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137万股普通股,融资890.5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小额信贷公司,也是2013年内第二家赴美IPO的中国公司。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额贷款公司在美国一战成名的消息,立即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也为众多苦苦徘徊、希望转型为村镇银行的小贷公司带来了一丝曙光。但一个月过去之后,华丽战衣背后的股价波动和融资缩水,以及其庞大背景透露出的不可复制性为业界带来了诸多争议。

鲈乡小贷一月记

苏州吴江市云梨路和运东大道的交界处,《浙商》记者在吴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楼附近的一座三层楼处,看到了吴江市鲈乡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一楼只有空置的玻璃柜台和两块关于贷款业务流程的标牌,二楼和三楼则是办公场所,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记者在办公室见到了综合部经理钟海源,他感叹,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始料未及。

鲈乡小贷于2008年10月成立,是江苏省首批试点之一、吴江市第一家小贷公司。公司由13个法人股东和一个自然人股东作为首发起人,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业务主要以面向“三农”发放贷款,提供融资性担保和开展金融机构业务代理为主。在2012年3月31日至今年3月31日一年中,鲈乡小贷共计为249个借贷者提供了等值8850万美元直接贷款,营收达到1200万美元,2012年度利息和手续费收入1229万美元,净利润831万美元。

钟海源表示,上市对鲈乡小贷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充实贷款资本金,突破公司发展瓶颈,目前业务量上暂时未出现特别明显的增长。他解释,小贷公司的贷款业务本来就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在政策限制下,公司只能发放4.5亿元贷款,收收放放很快就放完了。现有法规规定小贷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即负债率上限在0.5倍,这严重束缚小贷公司的发展。

对于上市之后公司的发展计划,钟海源不愿明确透露,只是表示目前一切都在操作中。而此前鲈乡小贷在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增加担保贷款能力和注册资本实力”以及“上市后融资渠道的多元为未来的并购提供有利条件”。

他坦言,小贷公司目前的发展是两头受挫,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另一方面被众多小贷公司视作突破口的转型村镇银行实际上也走不通,“说起来是村镇银行,实际上是变成商业银行的网点,虽然拥有独立核算能力,但管理都交给银行,不仅小贷公司没有动力去转,商业银行其实也不积极,因为他们自己增设网点很方便,没必要通过小贷公司转来转去为自己增添麻烦。”

上市在他看来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成功与否尚需时间检验。“路子都被卡死了,最起码我们在尝试。”钟海源说。

上市仅是包装?

从6月份传出鲈乡小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公开招股书以来,其上市之路就一直饱受争议。

在去年苏州金融办系统内部的评级中,鲈乡小贷仅处于一般水平,3亿元的注册资金也刚刚达到苏州市小贷公司的最低标准。这家公司虽是最早开业的一批,但并不是行业龙头。

上市没多久,便有媒体曝出负责推动其上市的承销商伯翰姆证券和上市顾问瑞杰资本皆为美国IPO市场上的“包装”高手。而其选择上市的VIE模式也被法律界称为境外上市模式的“灰色地带”。此次上市所借“壳”主体是在美国成立的China Commercial Credit公司(CCC特拉华),其下属100%控股的离岸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CCCBVI)100%控股着香港公司(CCCHK),再由香港公司在境内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吴江鲈乡技术咨询公司(WFOE)。外商独资企业通过VIE对鲈乡小贷进行制约,鲈乡小贷原有股东的权益通过反向并购置换权益的形式在美国公司中体现。

而根据过往一些境外上市的中概股经验来看,这类通过VIE上市的公司经常成为浑水等做空机构的攻击目标。此次鲈乡小贷上市募集890.5万美元,与该公司最初招股说明书计划发行270万股、融资1800万美元相比缩水近半,也部分印证了市场的担忧。

而在这种顾虑之下,鲈乡小贷的股价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6.5美元发行后遭破发,之后连续两日暴涨至最高19.39美元,又于8月22日左右遭腰斩,此后数日一直维持在9至10美元之间。

不仅如此,还有观察人士对于境外上市资金如何转移到国内一事存有担忧。在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的条件下,融资资金返回国内非常复杂,其募集资金首先转到香港账户,然后作为抵押,获得相应的国内贷款,在这期间还要向外汇管理局申请外汇资金进入国内,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另一方面,公司存在未披露的关联方和完全外包给咨询公司的上市包装,这将会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苏州某上市公司集团旗下同样拥有苏州第一批成立的小贷公司,该董事长对于苏州小贷公司的发展非常悲观,认为,“两年之内,风险必定爆发。”

浙商不会去复制

即便如此,上市还是给业内带来了一剂兴奋剂。《浙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同业者对鲈乡小贷的上市表达出羡慕之情。

浙江温州捷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加嵘向《浙商》记者感慨,“企业有机会能上市很不错。”他表示,如果中国IPO市场放开,肯定会引发小贷公司上市热潮。

但他认为,鲈乡小贷上市象征意义更大。现在国内股市容量有限,国外上市更需要背景和资源,到最后也只是望洋兴叹,连连感慨“不好复制”。

“这说明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小微金融的发展。”万事利科创小贷公司总经理孙立新谈及此事时说,“小贷公司从市场角度来看是受欢迎的,但却被国内监管者视为洪水猛兽,限制小贷公司的发展,导致资金来源枯竭,这种情况在国内现有体制下很普遍。有机会我们也愿意尝试这样的做法。”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086家,贷款余额达到7043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将达到8000家。截至2012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6080家,贷款余额达到5921亿元。仅仅半年时间数量增加近1000家,贷款余额也增长1000多亿,即便在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国内小贷公司依然实现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则是竞争的加剧。

“我们现在并不急着做大,而是在目前的规模下把风险控制好。至于有新的政策,再调整战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孙立新表示出对行业更多的忧虑。

小贷的出路仍然不明晰

浙江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地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应宜逊在谈到小贷公司发展瓶颈时谈道,小贷公司的本意是促进民间借贷阳光化,但目前的货币政策是向银行和央企、国有企业倾斜,在这样的情况下,银监会当初放开小贷公司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初衷其实已经走偏方向了。

他指出,最初银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小贷公司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而到了地方政府就变成了只有“骨干企业”甚至“民营骨干企业”才可以充当“主发起人”,“自然人”却消失了。“这就造成了目前大部分小贷公司都是由大公司发起的现象,而大企业通常都能以较低的成本向银行获得贷款,这样的危害一是给了银行寻租的空间,二是促使地方政府利益向大企业倾斜,他们实际上变成了银行信贷二传手。”

正是这与生俱来的“原罪”让小贷公司在通往村镇银行之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

而除了融资难题,小贷公司的身份一直是其最为头疼的问题。应宜逊告诉《浙商》记者,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只是金融组织,并非金融机构,适用《公司法》,而不适用《商业银行法》,因此小贷公司在同业拆借、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法律诉讼等方面难以享受与金融机构相同的待遇,也不能享受国家对农村金融和小企业金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此外,小贷公司按照一般工商企业来征税,综合税率比例在30%以上,由于税负较重,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回报率较低。

“上市是条好路子,不仅方便扩充资本金,而且作为上市公司,以后改制为银行可能性更大。”尽管应宜逊也认为上市不失为解决小贷公司发展难题的办法之一,但这一办法不具备普遍性。他建议,应尽快承认小贷公司作为金融机构的身份,并尝试促成小贷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可以由小贷公司做会计,放款的账目都记录在小贷公司,但钱的进出都由银行负责。他认为,“这样运作成本低,小贷公司的利益也能保住,社会风险也不容易发生。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