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等候企业家不简单
(2013-02-01 10:46:47)
标签:
杂谈 |
世界浙商网
关键词 企业家 官员 马云
评论人 李建华
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12年12月26日在杭州举办的民营企业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因为堵车迟到,会议破例推迟了10分钟,马云解释说,从余杭赶来遇上堵车。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当场回应,他要向马云道歉,因为“交通堵塞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并承诺五年之内治理好全省交通拥堵问题,届时从余杭到杭州市区只需要20分钟。同时,夏宝龙更提出,要坚持“浙商姓浙”、“浙商兴浙”,大力打造浙江本土优秀企业家。
点 评
这件事情所激起的舆论反响之大可能出乎夏宝龙与马云的意料,大家有认同声,也不乏质疑。中国商人们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至今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得到公平、尊重和保护。在与政府的博弈上,商人的姿态总是羸弱无措的,得失也许仅仅是瞬间的事情。在这场“道歉”事件中,政府能够一改以往强势面孔和姿态,在产生问题之后,不推诿,而是去反思,作为省委领导,能够及时回应企业家马云,这些都值得肯定。
不过,公众接下来的疑问是:口头承诺的效用性有多大?五年治堵,是否真的能够实现?
这份承诺对城市交通“排淤”给出了明晰时间表,也许难治眼下困局,可它终究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事实也可与之作映照。有媒体报道称,在致歉马云之前,交通治堵一事实际上也被多次提及。此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杭州开通地铁当日作为浙江省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启动日,由此可见一些具体动向。
有人说,马云遇堵迟到了,省委书记才说要治堵,普通百姓可是天天被堵在路上。这件事情引起的有关权利不公的焦虑,也许大可不必,但它的镜鉴意义不言而喻——久被压抑的民意可能在此次事件中产生了一次情绪的对抗,它同时也提醒公共治理当着眼于对民生的普惠性,不应只面向名人或单个企业家。普通企业主或是公众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也理应及时列入公共议程,获得关注。这些问题不仅包括交通拥堵,只要与个体权利和公共生活有关,都可以进入媒体和政府的视野。
我认为,与其说省委书记等待马云开会是个例外,不如说这是政府部门对企业家的尊重。我更希望此类事件、承诺,在全国各地能够出现,而不仅是针对一个著名企业家的特殊事件。如此,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改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