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关起门来搞管理
(2012-07-11 14:50:20)
标签:
杂谈 |
世界浙商网
《浙商》记者
胡忻
关键词 管理 鲁柏祥
目前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不具备管理意识,从而把自己变成了“劳动模范”。第二是管理能力不够,即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
《浙商》:不少中小民营企业做事很尽心,产品也不错,但在后续的发展和管理上很难继续突破,或是做了很多都成效不大。这些面临发展瓶颈的企业该如何打破僵局?
鲁柏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企业家系统思考的能力或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不够。企业的管理,一是要从运营上去解决,建立需求管理系统;二是要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教育培训系统和生产指导系统,与这三大系统相对应的是客户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三方面。
不要关起门来搞管理
《浙商》:什么是建立需求管理系统?
鲁柏祥:首先我要强调一个概念:不要关起门来搞管理。有这么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说内部的管理没搞好,怎么能应付外面的竞争。打个比方,某地一家做轴承的企业,产品很好,也想把企业做大,但却一直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做了调研,先从内部寻找问题的症结,从思考“顾客讨厌什么产品”、“顾客在抱怨什么东西”着手。
《浙商》:这似乎讨论的还是营销的问题吧?
鲁柏祥:非也。中小企业千万不要脱离市场来抓管理。现在我们大量的管理咨询恰恰都在犯这样的错误。我认为,管理可以适当落后于企业的营销,管理只要能够配合营销,做到为营销服务即可。
《浙商》:所以只要产品是受欢迎的,内部管理稍微有些乱也行?
鲁柏祥:可以接受啊。俗话说,产蛋的母鸡不漂亮,漂亮的母鸡不产蛋,企业也是。我认为,企业管理还是要强调以营销为导向。我们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要先抓本质,然后顺藤摸瓜。而这里“顺藤摸瓜”的起点就是市场。
市场是起点也是终点
《浙商》:所以市场既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
鲁柏祥:你理解得很对。一位企业老板曾跟我说,他认为他的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点,第一是交货期跟不上,而且这还不是他的产能不够而来不及做,因为企业现在的产能只发挥了20-30%;第二,不是产品的价格或品质不好,而是品质不稳定,即产品品质时好时坏。
《浙商》: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鲁柏祥:第一是生产效率太低,产品做不出来,产能也跟不上去。第二是损耗太大,并且没有一个具体的参数或比例来确定损耗。这个损耗不仅是原材料,还包括机器设备、人力浪费、制造过程中的报废等,最终导致即使有很好的设备、原材料,但最后产品质量还是不稳定,退货很多。很多企业没有搞清楚质量同生产、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研发部门要对质量高低负责,而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则应对质量的稳定负责。
至于交期跟不上的问题,主要来自于许多企业在考核上犯的错误。考核只能解决人的态度问题,不能解决人的工作方法问题。只有拿出有效的激励,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以市场为起点来分析这些问题,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出在管理上,而管理最终要为市场服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市场是起点也是终点”。从起点到终点,中间的事情就是企业要去做的。
把干部队伍带起来
《浙商》:那么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企业该如何去做呢?
鲁柏祥:就企业存在的“效率低、损耗大”的现象来看,其实可以追溯到人的问题:一是干部、二是职工。目前干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不具备管理意识,从而把自己变成了“劳动模范”。第二是管理能力不够,即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而职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没有人教他,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做;第二是做不好。而事实上职工的问题需要靠干部来解决。
《浙商》:如果顺藤摸瓜,市场的问题在于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的问题在于人员,那么人员的问题应该就在于干部。
鲁柏祥:对,你推导得很正确。但现在大多数企业在问责时都追究到具体职工身上,其实职工都是在代人受过,干到最后他们也没有积极性,导致人员不稳定,最终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浙商》:所以干部是关键。
鲁柏祥:是的,要让公司有效运营,必须从干部下手。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谁做得好就让谁来管理。但往往业务能力强的员工,管理的事未必做得好。他们缺乏从一个“业务高手”变成一个“管理能手”的意识,管理能力低其实是因为方法不对。
《浙商》:从干部下手,应该怎么做?
鲁柏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要具备管理者意识,像管理者那样思考。第二,一定要给他开展工作的方法,有了意识还要有工具。他需要接受一系列与公司经营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培训,具备这方面的管理知识。第三,要让这些干部具备带团队的能力,让他们变成老师的角色,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因此,我希望企业能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先把干部队伍带起来,然后再给一定的管理任务,让他们去思考管理问题。待形成一套管理方法后,再去培训员工,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管理制度的建设来理清企业发展的命题。
《浙商》:之前您不是一直很反对“师傅带徒弟”这种模式?
鲁柏祥:这不矛盾。我们讲的“老师”和“师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师傅靠经验,他怎么说学生怎么听,是感性的、不系统的。老师则是要备课、写教材,是按照一套理论来教授。在带队伍之前,他们首先要接受培训,学习系统的理论。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就能顺利地解决企业的发展瓶颈。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