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省外浙商:常回家看看

(2011-03-31 10:19:21)
标签:

杂谈

天下浙商网 http://www.zjsr.com/news/48460.htm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浙商》记者 朱健

关键词 省外浙商

 

随着“省外浙商回归工程”的推进,浙江将迎来在外浙江资本的浩荡归来。而主力军正是省外浙江商会(企业联合会)团结的广大省外浙商。

一直是“民资外溢大省”的浙江,将迎来在省外浙江资本的浩荡归来。

2011年1月16日,浙江省“两会”召开。本次会议上,浙江省政协首次邀请了张国芳、徐群、缪明伟、徐文忠等8位省外浙江商会(企业联合会)会长列席会议,听取他们对于推动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早在2007年初,一项旨在引导跨区域流动资本回乡投资、名为“省外浙商回归工程”的计划已被官方正式列入发展规划。浙江省希望凭借该工程,在2012年之前,引进300亿元省外浙商资本进行“反哺”,以确保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

“老一代浙商起初在浙江做传统产业,生意做大后就走向全国。如今,省政府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你们回来,再创一次业。未来的浙江,主推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外省浙商回来后,可以在这些高端行业上再次起步,如果新产业又做火了,可以把生意再次推向全国。”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会上如是说。

而对于这一浩大的回归工程,浙江省政府寄望的主力军正是浙江商会。所以,回乡投资,也成为诸位省外浙江商会会长列席两会的“主旋律”。

合力参与大项目大平台

江苏浙江商会会长 徐群

走出去的浙商,不是泼出去的水!作为“60后”浙商,徐群说,虽走出去多年,但一直想回来,为家乡未来的发展添力。

浙商回归,绝对不是把搬出去的东西再搬回来。有一些浙商正在考虑将企业总部或者区域总部搬回杭州,而几年前我在杭州投资建设的嘉华国际也是回归的一个体现。像嘉华国际这样的项目,既引进了16家世界500强企业,创造了就业和税收,也带动杭州的服务业发展,这也许就是在外浙商回家发展的一个路子。每年产生一亿元的税收,既是绿色GDP,也是楼宇经济的体现。这才是“腾笼换鸟”应该换回的“鸟”。

腾笼换鸟还应该把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换进来。比如在江苏的60多万浙商,本身也在转型——原来做房产和专业市场的多,现在越来越多地转向新能源和造船行业。民营经济在浙江一直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即使在规模上没有优势,同样可以参与大项目,而这些大项目大平台便是另一个回归的平台,积少成多,100家民企合股参与一个项目就是非常大的力量了。

在杭建立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

海南浙江商会会长 郑志勇

大多数浙商在外打拼了至少10年了,所以回归浙江一来出于情感的回归,也是文化的回归。省外的浙商回来投资和作贡献,首先要了解省内经济发展的信息和政策。回杭参加各种座谈会,就是最直接的机会。

目前,有一些浙商正在考虑将企业总部或者区域总部搬回杭州。腾笼换鸟,这些换回的“鸟”,可以是企业总部或者分部,或者是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也可以是营销中心或者品牌机构。以我所在的海南亚洲制药为例,我们已经在杭州滨江筹备建一栋楼,作为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把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这里,一来更容易招到人才,这些岗位更需要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等高素质人才;二来也提升了浙江的就业群体素质。

回浙发展还没摸到门道

甘肃浙江商会会长 张国芳

浙商回归,不是新话题,但是作为政协会议上一个研究课题来讨论还是首次。

我走出浙江是38年前,现在回杭州已经找不着北,路完全不认识了。即使如此,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省外浙商,都有强烈的回乡投资意愿。我们好几年前就在杭州找项目,寻找合适的机会。

荣归故里,这是人的天性,每一个浙商的内心深处有这个情结,在情感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商人回归,最终还是看重经济规律,一些大项目、大平台,是不是有参与的机会,有了机会又怎样获得盈利、投入和产出比是否比外地更为实惠才是最本质的问题。

为什么一直以来,浙商回归都略显动力不够呢?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想老家,但对老家很生疏。”什么行业可以进、什么项目省外浙商有准入门槛?现在我还没找到应该往哪个门进去。就像对杭州城市道路的陌生感一样,我虽然多次来杭州找项目,想在杭州发展百货业或者网上购物等第三产业,但一直没摸到门道。

促进“商会经济”

吉林浙江商会会长 缪明伟

作为外省浙江商会会长被召集回浙江参加省“两会”,参政议政,对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我和我的浙商同伴们,在吉林松原从事盐碱地改造8年,基本上是远离城市作业。那里自然环境恶劣,一年就刮两次风,一吹就是6个月。现在我们已成功改造了2万多亩盐碱地。

由于从事的是现代农业,所以我们对去年开始省政府主导的浙商全国营销网络工作感触良多。在吉林这个“天下粮仓”,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可以将好的农产品种植在(省外)土地资源丰富的地方,销售放到浙江,因为浙江有这个消费能力。

除了出台更多的政策细则,商会也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现在“商会经济”已经成为省外浙商的共同话题,一些商会可以在一天之内调集资金500亿元至1000亿元。浙商资金充足,但缺投资方向,希望政府能搭建平台。商会的职责是吃透政策和精神、发展趋势和走向,让浙商更好地发展下去。在接下来的5年中,各地商会的作用将不仅仅体现在为企业“维权”,更体现在帮企业看清未来的方向。

找人,找钱,找项目  , 上天下浙商网

和五百万浙商交朋友  http://boss.zjsr.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