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该更了解市场
(2008-12-26 15:05: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最新看点 |
不久前,一场名为“中国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的主题沙龙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办公室主任柯鲁班(Robert Carpenter)接受了《浙商》记者专访之后,与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浪莎控股集团总裁翁荣弟及宁波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等浙商代表,共同探讨了企业贸易摩擦的解决之道。
《浙商》:能否简单谈谈,你所接到的关于中国公司的投诉都是哪些类型的?
柯鲁班:平时到我办公室投诉最多的,包括一些中国公司,都是关于倾销的问题。这些投诉基本上都因为众多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非常低廉(经常低于美国厂商的成本),如此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到美国市场,伤害了提供同等产品的美国厂商的利益,迫使他们也跟着降低价格,利润空间急剧减少,甚至只能亏本经营。在大多数案件当中,因为进口中国产品,美国厂商最终丧失销售和市场份额。在有些案件当中,他们无力竞争,不得不关门大吉。
《浙商》:一般来说,这些投诉的审查结果如何?
柯鲁班:在大多数包括针对中国的倾销调查中,美国商务部都会发现,倾销事实存在,美国国际贸易协会发现这些倾销行为确实伤害到了美国的产业。因此,商务部会针对倾销核算倾销损失,而后征收关税。不过在有些案件中,商务部也会认为倾销并不存在。
《浙商》:在对外贸易上面,你觉得中国厂商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更加负责任?
柯鲁班:我觉得大部分的中国公司在贸易当中是非常负责任的。举个例子来说,在美国,被发现存在倾销行为的中国产品在中国进口产品中,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而且即便涉及到倾销,中国的出口商也并没有意识到,在美国销售产品要考虑是否存在不公平的低价竞争的问题。
我个人的建议是:中国企业需要特别注意采用较高的产品安全标准,特别是食品和一些儿童的玩具产品。中国的厂商一直以来产品质量都比较高,但是最近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关于中国制造的产品安全,需要有人赋予消费者们更多信心。
《浙商》:根据你的经验而言,你觉得中国公司应该怎样提升他们的外贸业绩?
柯鲁班: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在技术和制造能力上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现在很多的产业当中,他们能够跻身于大多数的高效、低成本的厂商当中。他们的产品质量高,而且价格很有竞争力。我能提出的唯一建议是:他们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产品需要出口的市场的常识,以便采取更为合理的营销策略。
《浙商》:现在浙江的厂商碰到这样的问题,出口的产品无法收到外商的款项,因为金融危机,有一些企业可能已经倒闭了,有一些银行可能已经破产了。你觉得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的事情?
柯鲁班:我刚从美国来,但是还真的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在美国公司提出反倾销投诉之后展开调查,并且得出是否存在倾销的事实。所以我只能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任何企业要做出口之前,首先要了解你的客户,它是否具有实力,它能否按时付款,他的信用状况如何……这些都应该做在事前,而不是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