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公布了欠税500万元以上企业名单公告。欠税榜单上,出现了众多曾经叱咤业界的企业和其法定代表人的名字,西冷、金义、国光、糜老大等当年的明星企业赫然在列。
欠税榜:62家浙江企业欠税7亿
本刊记者
金少策
2007年10月31日,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在浙江日报上公布了欠税500万元以上企业名单公告,62家企业上了“黑榜”,欠缴国家税收总额共计72313万元。
这是浙江省国税局首次在报纸上公布欠税名单。“以往每年都会在网站上公布,现在扩大到报纸,”浙江省国税局办公室副主任陶兴华告诉记者,这说明税务部门对催缴欠税力度正在加大。
“如果算上宁波市,这个名单要突破70家,”陶兴华透露,榜单中企业有50多家是老账,“就全国来说,总体欠税情况不是很严重,企业信用等级基本是好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欠税榜单上,出现了众多曾经叱咤业界的企业和其法定代表人的名字。西冷、金义、国光、糜老大等当年的明星企业赫然在列。
榜单中,酒业企业相对较多,共计16家,嘉善县酒厂首度进榜便以欠税4727万元占据榜首位置,而衢州国光集团下属共三家子公司位列其中。
国有企业占多
“上世纪末,一大批经营欠佳的国有企业效益低下,长期亏损,生产经营困难,长期拖欠税款,这是欠税的深层次原因。”陶兴华表示,之后的国企改制,更是造成了一些经营不佳的国有企业大量欠税。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改制不仅使企业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使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性质产生了根本变化,由此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我们有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金蝉脱壳’战术。名义上破产了,但实际并未关门走人,而是重新注册登记,资产、设备全部转到新企业,”陶兴华表示,这类情况下,欠税则仍由已不存在的原企业承担,致使税务机关追索无门。
当然,政策法规未能跟上,也给了欠税企业一些钻空子的机会。
“企业改制是‘摸着石头过河’,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部分改制企业拖欠税款便在所难免。”浙江金宏律师事务所朱碎有律师表示,虽然《破产法》规定了破产企业的债务清偿程序,但大多数企业在归还了拖欠的职工工资及劳保费用后便所剩无几,根本无力归还欠税。
而在记者对过往几年的欠税公告和最新公告进行比较后发现,滞纳金和罚款占欠税额的比例很高。
2006年,浙江秋水伊人服饰有限公司因隐匿销售收入偷逃税款被加收滞纳金266.71万元,并处罚款2087.48万元,占补税总额过半。
“欠税额每年都会相应的增加,滞纳金会随着本息增加而提高,”陶兴华表示,相信今后这类欠税将逐渐减少。
而一些信息显示,已倒闭企业的欠税和债权催缴力度将加大。2007年5月21日,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宣告债务人衢州国光集团有限公司破产还债。而在此之前,该企业就已经处于停业状态,但企业并未申请破产,致使国光债务和欠税逐年越积越大。
另有企业经营无法维持之后,有条件的被收购,但收购一方拒绝偿还债务与欠税。占据欠税榜单第一位的嘉善酒厂,于2005年11月18日被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收购,但欠税依旧。
“一些纳税人以为通过更换法定代表人,企业以前所欠的税款就可以一笔勾销。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陶兴华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