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他频道 |
分类: 投资·资本市场 |
在台湾,国际机构纷纷大举扩张自己的私人银行和优先理财业务,台湾的40多家本土银行也将目标瞄准了财富管理。
台湾富人理财风潮渐起
译者/李碧波
2007年正在演变成为台湾的财富管理年。国际机构和本土银行纷纷扩张业务,抢占市场。尽管竞争激烈,但银行和分析人士称,这里的市场空间足够让大家共同分享而有余。
据统计,台湾富豪积累的财富仅次于大陆和日本,而中国大陆和日本的人口是台湾2300万人口的许多倍。2005年,台湾拥有至少100万美元资产的家庭超过21万个,汇集的在岸和离岸资产总额达5850亿美元。
如果将富人与大众富豪——通常是国际银行优先理财服务的目标客户群——包括在内,这个数字将更加惊人。瑞银估计,那些身家超过6万美元的人仅在去年就持有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境内资产。
而且市场还在继续迅速扩大。麦肯锡个人金融服务消费者调查部亚洲联席负责人肯尼"林表示:“我们仍然预计未来的年增长率为12%。”
着眼于这些数字,台湾私人银行业务的市场领袖瑞银和法国巴黎银行在台湾中南部开设了分行。瑞银台湾区财富管理负责人陈允懋表示:“我们目前的市场份额只有1%到2%,但我们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市场份额提高到10%。花旗、荷兰银行和渣打银行都通过收购本土银行扩充了自己的网点。花旗和荷兰银行已经在台湾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渣打银行也计划在不久后开展此类业务。
但银行人士称,虽然方方面面的扩张造成了市场竞争,但它们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信托金控个人金融执行长尚瑞强表示:“这项业务才刚刚起步。”
麦肯锡最新调查报告发现,过去3年,台湾人对退休的担忧明显增加,增加幅度超过了其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这成为过去几年台湾人选择特定投资产品的强大推动力。据肯尼"林称,财富管理客户对结构型票据、共同基金和养老金产品的投资以每年25%的速度大幅增长。
法国巴黎银行台湾财富管理执行董事杜睿表示:“台湾与亚太地区的其它市场明显不同。这里的客户非常成熟。他们对银行会进行大量的比较甄别。有数据显示,台湾的富人会同时选择3到4家银行为他们理财,远远超过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而高净值个人选择的银行甚至更多。他们有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明显偏好共同基金,而不是直接证券经纪机构。同样,他们对于股票的偏好大于债券。”
市场参与者目前仍难以满足这些挑剔顾客的需求。肯尼"林表示,麦肯锡最新的调查发现,台湾的财富管理客户想得到更多建议,他们感到,银行提供的服务不是总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肯尼"林表示:“到目前为止,每家机构都在通过提供额外的好处来争夺客户。但一回到如何安排客户资金的问题上,客户依然面对的是那个只管推销产品的年轻客户关系经理。”
由于外资私人银行网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端市场,这成为一个更令本土机构担忧的问题。尚瑞強表示:“外国人可以收取管理费,但我们只能依靠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