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并购,一场愈演愈烈的资本游戏(三)

(2007-11-12 14:44:52)
标签:

其他频道

如何退或进?

《浙商·投资中国》:其实除了我们一直讨论的SEB-苏泊尔”一案,这两年全球倍受争议的并购案还有很多,并购量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截至200610月,全球跨国公司当年并购交易已经接近3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亚太第三大并购市场。2005年,中国的并购交易增长14.5%,达到857宗。200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额达到410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71% 并购已经成为中国商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为什么2005-2006年一下子会冒出这么多的并购事件,引发如此众多的争议和热评?

沈建明:其实,并购并非这几年才变得特别活跃,在发达国家,并购一直都很活跃。在资本市场活跃的国家,并购更是一种常态,买卖公司就像买卖青菜萝卜一样。我国的企业,随着产权结构越来越成熟,并购的主线也会越来越清晰。

事实上,我国的并购也并非刚刚开始。10年前国企间的并购也大量存在,只不过当时主要是行政主导的。这几年,资本市场的并购,企业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并购交易额还只是一个极小的数字。这说明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偏低。虽然,近年来浙商在全国各地的并购大量存在,但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产权制度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并购将会成为浙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而我认为企业家到了一定阶段卖了企业,这也很正常。在国外,做一个公司,5-6年之后卖掉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当然要卖一个好价钱!

宗佩民:据我们统计,浙江省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至今累计总共有3000起左右。初步测算,每年浙商在省外的投资额(包括房地产)2500亿元左右,其中大约四分之一是通过并购实现的。

我把中国的并购历史从纵向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第二个阶段是买壳上市,第三个阶段是行业整合。买壳上市的企业不一定是好的企业,真正好的企业自己也可以上市。可以说,直到第三个阶段,纯粹的市场并购才开始出现,也才出现大规模的好企业收购差企业的现象。(详见本期策划《浙商并购的第三次浪潮》)

从横向来看,以前主要是外资企业收购国内龙头企业,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收购国外品牌企业。其动因有两点:一是出于行业整合或市场整合的目的。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整合将使某些行业逐步走向相对垄断,尤其是家电、汽车和日用品等行业。二是由于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优质资源比较容易找到一个估值平台,使很多并购成为可能,从而加快了并购的步伐。

吕崇华:我补充一点,除了行业和市场的整合之外,并购也将以资源整合为目的。在我国,尤其2005年下半年,工业用地政策调整,统一实行招拍挂之后,工业用地会成为一种资源。像温州、台州等地区,工业用地资源稀缺,一些企业的并购,实际上看中的都是土地。此外,如果把某些特殊行业的经营权作为一种资源的话,我相信,医药行业、汽车行业等拥有特殊经营权的企业也将成为2007年并购的主要目标。

宗佩民:是的,除了要明确目的,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并购的技巧与方案也应该随机应变。一些民营企业不懂得应变,使收购的成本大幅上升。通过买壳上市的企业盲目概率较大,过去,买壳上市的半数以上都是不成功的。

吕崇华:我今年来参与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并购,确实发现浙商在并购上市公司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是,并购的目的不明确。很多人极度不理性,甚至盲目参与并购。有些民营企业做大之后,受一些人的煽动就去买个壳上市,但买了壳干什么用,他却不知道。

二是,收购前期对风险的判断很欠缺。只凭一股冲动盲目冲进去,风险意识不强,对目标公司的背景、法律、财务问题都未作考量,收购之后才发现一大堆问题。

三是,一些浙商缺乏产业整合能力。一开始昏着头拿一大笔钱玩一把,可后续能为上市公司输送进去的东西却很少。一些企业原来就有问题,这些问题在结婚之后依然存在。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并购是老虎——骑着威风,胃口太大。据我所知,一些浙商收购上市公司后,整合得一塌糊涂。

沈建明:而且有一些企业上市也是盲目的,有的老板觉得当地另一家企业还不如自己却上市了,所以自己也跟着上市了。我建议,企业如果不能迅速判断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好不要去玩上市,因为你是外行。

随着中国市场的规范,资本市场日渐完善,企业并购会越来越频繁,目前仅仅刚刚开始。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并购扩大,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当前总体上产能过剩,我们支持企业以并购方式发展。一个个建厂不如一个个买厂,这样成本低很多。

我认为,只要不涉及经济安全,企业的并购对产业重组是有益的。理想状态就是政府不干预,开放看待企业的并购,让市场来决定。

宗佩民:我认为重要的,不是谁并购谁,而是要学会并购。要看清一点——别人来并购你的时候,肯定有你自己没发现的价值。

(编辑:苏旭 电子邮件:zhoucancan@hot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