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农业网:让“泥腿子”上网(二)

(2007-10-31 09:16:41)
 

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楼

作为一个商业性的网站,在创始的最初几年,吕一枝的中国农业网主要还是跟农业企业打交道,试图建立一个完备的营销链,并没有特别注重和政府的合作。后来吕一枝发现,在农业这个领域要想有大的作为,还是少不了和政府合作。

“在农业这个产业里,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大家还是比较信任政府,对政府的依赖、对政策的需求都很明显,不像其他很多行业那样自主性很强。所以,从前年开始,我们有意识地跟政府开展一些合作。”吕一枝说。

就在吕一枝考虑如何更好地跟政府合作时,浙江省农业厅也认识到农业的发展需要多些商业化、现代化的模式。“所以,我们一谈,都感觉应该更紧密地合作。因此,浙江省农业厅给我们投了些钱,成为我们的股东之一。”

吕一枝强调,中国农业网建成的几年,靠自己的滚动发展资金早已不成问题,“吸纳农业厅的股份,更大的目的在于拥有一个政府的背景,获得用户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与此同时,吕一枝干脆为浙江省蔬菜瓜果产业协会免费提供办公室 “现在,我们跟协会的交流很多,协会很多常务性的工作都交给我们来做。对我们而言,获得的是更多的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协会里的300多位农科专家,成为我们网站的重要技术后盾。”

有了用户基础、政府背景、专家支持,吕一枝觉得时机成熟,可以走下一步棋——去年11月,中国农业网策划、承办了首届“中国蔬菜产业交流会”。

“我希望能把手中的资源整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在农业领域把触角伸得更长,把根基打得更牢固,而会展是个很好的形式。”吕一枝说。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性的农业会议和会展已经很多,吕一枝想做的,是整个大行业中所没有的交流会。

这是一个怎样的交流会呢?“这个会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把最高端的农业专家和最基层的农民、农业大户以及农业企业请到了一起。他们坐到一起,就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了。”一位参加了去年交流会的业内人士说。

据介绍,去年的会议邀请了两位中科院院士、30多位权威专家,来    家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举办了十多场报告,场场爆满。

的确,一直以来,在农业领域,高端科学技术很难真正落地于田间地头。“其实农民很需要技术,而专家们也希望自己的成果能有所体现。”吕一枝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缩短技术和应用之间的距离。”

受到广泛赞誉的交流会今年年底将举办第二届。吕一枝说她现在并不急于从交流会赚钱,“我们去年的交流会刚刚收支平衡,以后也不会考虑通过交流赚钱。我们目前还是一个打基础的时候,不能太冒进。”

采访过程中,吕一枝多次提到目前中国农业网还在做一些“地基”工作,“这是个很大的行业,也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因此,必须把根基扎得更牢固。根基牢固了,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才不会被人比作玻璃窗上只有光明没有前途的苍蝇。”

“而且,打好了基础,盈利模式也会有所突破。目前,我们也正在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吕一枝说。至于是怎样的“尝试”,她表示还不能透露,“不过,我们确信,行业网站要落地,跟实体结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编辑:周彦,邮箱:zhoucancan@hot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