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家村成功模式看乡村长效运营(下)

标签:
365房产房地产 |
编者按
袁家村持续“火”了这么久,绝非偶然。为什么那么多“克隆者”都相继倒下了,唯袁家村依旧火爆?研究袁家村现象,就要先“破”袁家村。从哪“破”?从袁家村发展历程中去求解,沿着这条脉络挖下去,才会找到袁家村长效运营的秘诀。
"
03
细水长流,皆因“活”水澹澹!
产业是袁家村成功的动力之源。与其它的乡村旅游不一样的是,袁家村最大的特色是村民把控着产业的绝对控制权,产业的投资、产出、收益全部是村民。
乡村振兴首先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如果抛开农民,那就背离了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意义。乡村要拥有持久活力,不能抛开农民,抛开了农民就等于抛弃了根本。袁家村以“小吃”为内生动力,产生持续收益,首先受惠的是村民。村民尝到了甜头,才会全力支持村委会提出的发展战略,继而再带动祠堂街、回民街、酒吧街、艺术街的发展,形成了关中民俗旅游、乡村度假、农副产品三条产业链。产业带动了旅游,旅游又促进了产业的大发展。没有村民的强大支持,这个良性循环就会断掉重要的一链。
在内生产业的过程中,袁家村还有其独到的做法。比如:馒头人人要吃,但是不挣钱,怎么办?好办,谁蒸馒头,村里把他补贴到盈利十万;不仅如此,还积极开发新品种。按一般思维,这种不赚钱的小吃早就该淘汰了,可袁家村为了保证关中民俗的完整性,宁肯自己贴钱,也不能“少了一个”,这种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谁会去做?只有心顾大局之人,才会“削足适履”,貌似看着不合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这样做不仅维护了村庄整体品牌形象,同时又坚定地维护了村民的利益。而维护了村民的利益,也就维护了整个村庄的利益。袁家村成功地把一些先进的思维与观念输送给了村民,并带领他们一同前进。
但是仅凭一村之地,又如何做大、做强、做持久呢?这就需要借助外力。袁家村借助的外力仍然是农民,只不过是来自于周边乡村。袁家村不拘一格,广揽人才,但凡关中能工巧匠,只要有绝活,就请进来,店铺是盖好的,而且免费经营,如此优惠的条件,自然会吸引大量人才的涌入,人才的涌入势必会激活一池春水。
比如:临近村子有一家做醪糟的,做得特别好。袁家村就把他们请进来,让这个传统宝贝有了展示的平台,这些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了独特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营造了与众不同的景点、看点。
从另一面说,袁家村的小吃没有一个是重复的,这就避免了同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从源头上就规避这样的风险。袁家村采取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后厂”产业收入与“前店”旅游收入共同保证了村民收入的稳定。这种模式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为袁家村赢得了游客的信任,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长远基础。
江不惧细流才能成其大,袁家村由几十人的小村发展为常住人口3000人的村庄,村民们既是常住居民,又是经营者、管理者。无论是原住居民,还是外地引进的能工巧匠们,袁家村都一视同仁,不因其小而舍弃,不因其外而区别对待,广开门户,不拘一格招揽人才,袁家村的事业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04
天下为公,方能胸怀坦坦!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个人与集体,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开来。正如鱼头与鱼身一样,割开了,鱼就失去了生命。
虽然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但个人认为,这种智慧和力量唯有在正确的引领之下才能得以凝聚与发挥,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在强调集体力量的同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队伍前面那些“举火把”的领路人。
在袁家村,这样的能人不止一个、两个,而是一代、两代人!他们始终保持一颗“为民谋利”的公心。笔者认为,这才是袁家村成功的终极密码所在。
心有公,必先去其私。1970年,25岁的郭裕禄被选为袁家村的大队长,他心里十分清楚要取信于村民,必须先开诚布公,坦诚心迹,只要为了大家好,就一定会得到村民们的信任与支持。眼界宽、办法多、胆子大的郭裕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前任大队长、自己的叔伯兄弟头上。他硬是逼着堂哥还清了欠大队的700元公款,还带人以“上房揭瓦”的强硬方式为队里追讨欠款和粮食……这种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一心为公的“二杆子”作风立刻获得了村民的大力拥护,他的“铁腕”也轰动了周边的乡村。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老落后村”只用了四五年时间就变成了全县乃至咸阳地区的先进典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袁家村更上层楼。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袁家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袁家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家家有大彩电、冰箱、席梦思床,70%的农户家里装上了程控电话,村民平均分配现金4500元。
费这么多口舌,只为“平均分配”四个字,这说明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袁家村的领导班子始终与村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他们没有抛弃农民,依然走的是集体经济的道路。郭裕禄和他的继任者们始终初心不改,依靠广大村民,把袁家村的事业做得越来越红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共同富裕是它的终极目标。袁家村走的就是这条路,他们探索出“全民股份制作坊街”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各种利益冲突,让每一个村民都搭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
一枝独秀不是春天的本意,万紫千红才是春天的初心。在解读袁家村成功的背后,除了资源、产业这些站在经济角度考虑的因素以外,我们不该忽视“人”这一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村干部的带头和引领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乡村是农民和村干部共同的乡村,只有全力依靠他们来建设,乡村才会更美丽,才会走得更长远。
作者:中旗战略咨询 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