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为刘翔插上翅 膀

(2008-08-14 17:23:11)
标签:

评赛观赛

奥运

跑道

跨栏

运动员

刘翔

上海

杂谈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龙婧、特约撰稿赵晶/上海报道

谁为刘翔插上翅 <wbr>膀
110米跑道,10个跨栏,刘翔准备起跑了。
在跑道旁边,有人架好摄像机,有人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开始运行一套图像分析软件,刘翔跑动轨迹的每一个瞬间,都将记录在案。
这是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的一支团队,专门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数据分析。每次刘翔在备战期间,总会有一个课题组跟着他,记录他训练、比赛的所有数据,并汇总到科研所,在进行分析后,对刘翔的训练提出建议。
这个课题组,就是“刘翔奥运科技攻关项目组”,而在外界,他们被称为“翔之队”。
8月18日,刘翔将在“鸟巢”起跑。
紧盯刘翔
刘翔开始起跑了。这条跑道,是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刚刚更换过的环保型塑胶跑道,目的是为了让他更早地适应这种将会出现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的跑道。同时,为了降低刘翔在训练过程中受伤的几率,他们还花费几十万元重新购置了新式跨栏。
课题组科研人员立即进入早已熟悉的工作流程,摄像机开始紧盯着刘翔转动,冲过终点后,技术人员立刻对图像进行数字化电影剪辑,刘翔跨越栏架的时间、他的脉搏指数一一展现,接着约翰逊等主要竞争对手的数据立刻出现。“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连续图片”、“动态视频对比”,双屏、三屏或者四屏图像比较、图像叠加、连续或单个技术动作合成——一连串的专业分析工具随即启动。
这样的跟拍,每次都会持续几个小时。刘翔结束训练后,科研人员会根据收集到的图像,利用影像高速分析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数据分析。他们把数据细化到了刘翔跨出的每一步,将他从起跑直至终点划分为三个复合段落时间,分别代表他的加速能力、保持高速能力和速度能力,刘翔每一次加速的节奏都被精确到百分之一秒后再反映到图表上。科研人员逐步分析刘翔跨越每一个栏架所需的速度,并将他的最短栏期找出,做成视频。
9.14米长的一个栏期,刘翔最快速度是0.97秒,这就是他的最短栏期。于是,数据处理人员把这个最短栏期编辑成10段视频反复播放,做成DVD光盘,交给孙海平教练。孙海平则会根据这个数据,强化刘翔这个栏的节奏,使他的每个栏间跨越都达到最佳。
和刘翔的个人数据同时交到孙海平手中的,还有主要对手的成绩结构对比。这些对手的每一段运动距离都进行了详尽分析,包括栏前距、栏间距、跨栏高度、跨栏节奏以及最后冲刺的14.02米。这样,刘翔就可以从中揣摩学习每名选手最优秀的起跑、跨栏、栏间跑以及冲刺技术。
与此同时,对刘翔的体能监测也在每天进行,主要是血液和尿液指标,就此可以知道他的训练强度是否合适。
不是纸上谈兵
这个课题组,从刘翔参加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时就开始工作了,并为2004年刘翔的雅典奥运会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经常出现在刘翔师徒身边的“翔之队”,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任组长,组员分别是总局科研所的李汀、李爱东、苑延刚和上海体科所的钱风雷、许以诚。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李爱东等人在北京截取电视转播画面,对刘翔的每一场比赛进行分析,不停地在每个比赛阶段提供其他选手的技术指标分析,并预测刘翔可能拿到什么成绩。他们会对刘翔以什么样的水平进入下一赛次给出建议,以便其节省体力。各种数据分析和建议每天传送到雅典,供孙海平师徒参考。
这些技术支持,对于刘翔夺冠功不可没。
而在2006年,在刘翔2月份受伤不能训练的情况下,靠这样的“纸上谈兵”方法训练,结果7月份时,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
同时,项目组还会负责刘翔的饮食结构和赛后恢复,比如他们就规定刘翔在大赛前不能吃猪肉,比赛完五分钟内必须接受队医的特殊手法按摩,保证恢复体力。
“其实‘翔之队’没有什么特别,别的项目也会有一个课题组。”冯树勇对《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跟刘翔的课题组人员,也会去给别的运动员做技术分析。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曾在一次奥运科技论坛上表示,国家队从经费方面、人力方面加大了科技攻关工作力度。新的奥运周期科技的研究项目有300多项,3000多人次进入国家队服务。这些人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以及一些地方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深入到运动训练的一线,监测每个运动员的训练状况、身体状况以及动作技术状态,为运动员避免在训练中出现伤病提供支持。
这些课题组通过搜寻资料、浏览学术期刊等,寻找哪怕最小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办公室里,世界上一些最优秀运动员的成绩被分解、分析和重新编排。他们还帮助运动员改变饮食结构,说服田径运动员穿上负重背心,甚至帮助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中的男运动员提高灵活性。
数字跑道和特别装备
除了背后的科技攻关项目组,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训练馆里的“数字跑道”、刘翔高科技的鞋垫和跑鞋,也都在为“飞人”成绩的提高和备战奥运,默默提供支持。
“数字跑道”长45米,看上去并无异样,但只要运动员动作完成后,就会立刻从旁边的电脑里知道自己刚才的步长、步频、速度等关键技术参数。教练员再调出数据库里该运动员最佳完成动作的数据,向他指出刚才是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
“数字跑道的中间层设置了柔性阵列压力传感器,运动员的步距、受力分布等信息都能实时显示。”“数字跑道”课题负责人、合肥智能所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怡宁解释说,这个“柔性阵列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田径运动员的足底压力分布,从而获取脚底与跑道或鞋底接触的形状、时间、蹬地力和支撑力等信息,测算出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动作时序等技术参数。再经过专门软件的分析,就可以得出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各项参数,结合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律和训练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还能知道此次完成动作的质量好坏。
这条数字跑道,一共花费200万元,从第一个栏到第五个栏,都安装了“柔性阵列压力传感器”,每当他跨栏时,“数字跑道”立即记录下步速和跨度,交给教练员分析。
同时,刘翔的“高科技”鞋垫也在记录着他的生理状况。这副鞋垫里埋藏着高科技芯片,在“飞人”跑步跨栏时,芯片会记下整个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指数。然后显示在一台微型电脑中。“根据这些数据,我会调整他的训练强度。”孙海平说。
刘翔的“战袍”和跑鞋也是技术密集,共同的目的就是让刘翔“轻装上阵”,免除一切干扰。
刘翔的新款战袍以红、黄为主色调,拿在手上轻薄如纸。据称,这款比赛服特别改进了背部设计,可以将衣服牢牢固定在选手肩胛之间,不会在跑步过程中发生移动。同时,所有接缝都在后面,以有效减少阻力。
据说,这款比赛服的阻力要比刘翔在雅典奥运会时的“战袍”阻力减低7%,相当于可以使运动员的成绩提高0.02秒。
日前正式亮相的刘翔的跨栏钉鞋,名为Zoom Aerofly LX。这双以明黄为主色的球鞋,鞋面厚度不到2微米。设计者采用了Flywire(飞线)技术,高强度细线仿佛悬索大桥的钢缆,每根细线的位置精准地设计在足部需要支撑的部位。这双跑鞋据称是有史以来最轻质、最牢固的运动鞋。
而且,这种运动鞋还可以解决一个一直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足部滑移。人们穿鞋行走或跑步时,每一步都会出现足部滑移。虽然只是1毫米,但是在整个竞赛过程中会积少成多。按1米的步幅计算,经过1000米之后,相当于整整少了1米。
刘翔自己透露,在起跑前,他会闭眼默默回想“鞋带系好了吗?鞋钉稳定吗?衣服整理好了吗?”而这双新跑鞋特别设计了一个搭扣。在这样追求极限轻质的鞋面上多出一副搭扣,完全是为了帮助刘翔心理减压,使他进入精力最为集中的比赛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