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羊年说羊话伏羲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伏羲学 |
羊年说羊话伏羲
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分别是上古华夏祖族三大时代的族名,中古以后俗称“三皇”。“皇”训高、大、上,与“祖”合词,即高祖、大祖(太祖)、上祖,所以古人称始祖为“皇祖”。
三皇时代,基本对应于上古华夏四千年(前6000-前2000)的三大考古时代。
女娲氏,基本对应于先仰韶时代(前6000-前5000),是上古华夏民族的母系时代,属于同一血缘的母系部落时代。
伏羲氏,基本对应于仰韶时代(前5000-前3000),是上古华夏民族的父系时代早期,属于同一血缘的父系部落联盟时代。
神农氏,基本对应于龙山时代(前3000-前2000),是上古华夏民族的父系时代晚期,属于多部族、多血缘的父系酋邦时代。
华夏文化的一切文化基因,全都植根于上古四千年的“三皇”时代,包括天文、历法、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伏羲六十四卦、伏羲太极图、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等等。尽管上古四千年尚无文字,但是考古出土了无数陶器纹、玉器纹、青铜纹,无不证实三皇时代的真实存在。
1、女娲氏时代的考古证据
女娲氏时代的考古证据、文献证据无数,仅举一例。
甘肃天水大地湾二期出土的女娲瓶(图1),瓶身为鸡子形,纹样是东西山围出的鸡子纹。东西山,对应太阳历“连山历”。鸡子纹,对应“天地浑沌如鸡子”的“浑天说”。张衡《浑仪注》: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2、伏羲氏时代的考古证据
伏羲氏时代的考古证据、文献证据无数,仅举一例。
甘肃省甘谷县西坪出土的伏羲瓶(图2),纹样既符合《帝王世纪》所言“庖牺氏人首蛇身,尾交首上”,又符合《鲁灵光殿赋》所言“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右手是标准的天枢纹(图3,A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出土,B河南汝州洪山庙,C北极天枢)。
左手是天枢纹的变体,多一手指,标示太阴历闰月。
3、神农氏时代的考古证据
神农氏时代的考古证据、文献证据无数,仅举一例。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的神农盘(图4),纹样是“伏羲纹”(图3)变出的“肥遗纹”。“伏羲纹”是太阳历的纹样,“肥遗纹”是阴阳合历的纹样,两者都是顺时针循环一周,与伏羲太极图(图5)相同。
“肥遗纹”的文献证据,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北岳之山,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
“浑夕之山”即陶寺太极台,“肥遗蛇”即陶寺神农盘。
陶寺太极台是天文台,旧称“祭祀遗址”,不确。
陶寺神农盘是历法盘,即神农归藏历的历法盘。
神农归藏历是阴阳合历,所以陶寺神农盘的肥遗蛇“一首两身”,内身十二黑斑,标示不设闰月的年份,尾部一小块黑斑,标示闰余;外身十三黑斑,标示设置闰月的年份,尾部一小块黑斑,标示闰余。 “肥遗”之名,正是源于“一首两身”的历法内涵,“肥”指太阴历、太阳历“两身”,“遗”指年底闰余。
陶寺神农盘的肥遗蛇,口中又含嘉禾。
一是寓有按历种地、年年得食的美好愿景。
二是口内牙齿数与口外禾穗数,分别对应内身年、外身年的大小月数。
下六齿和下六穗,标示内身年的六个朔望小月(29日)和六个朔望大月(30日)。
上六齿和上七穗,标示外身年的六个朔望小月和七个朔望大月,其中一个朔望大月是闰月。
4、十二生肖、羊年与伏羲族的关系
伏羲连山历是太阳历,只需要一套月名、日名,编制之时用数字月名、日名,使用之时也用数字月名、日名。
神农归藏历是阴阳合历,编制之时有两道程序,先计算太阳历,再换算成太阴历。为免搞混两道程序,太阳历、太阴历必须各有一套月名、日名。由于阴阳合历编定之后、使用之时,呈现的是太阴历表象,所以编制阴阳合历之时,太阳历月名使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太阳历日名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再换算成太阴历数字月名(一月、二月)、太阴历数字日名(初一、十五)。蔡邕《明堂月令论》言及“干”、“支”的初义:“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正是用于编制阴阳合历(表1第二行)。
十天干、十二地支,又相互搭配成六十甲子,用于纪年、纪日,此即干支纪年法、干支纪日法。六十干支表,已见殷墟甲骨文。但是使用干支编制阴阳合历是专家之事,民众无须知道。使用地支纪年、纪月,也不便民众记忆,所以神农族又发明了通俗易记的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用于纪月、纪年。
夏商周时代以后,中原王朝已经不再使用十二生肖纪月法,只有羌族、彝族等神农族后裔仍然保留十二生肖纪月法(表1第三行),每年太阳历始于鼠月,终于猪月;太阴历则始于虎月,亦即寅月,此即神农归藏历的“正月建寅”。“寅月”、“虎月”,即太阳历第三月,从冬至所在“子月”、“鼠月”起计。
目前所见的最早十二生肖,见于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秦简《日书》甲种《亡盗》。甘肃天水是上古伏羲族祖地,也是中古以后神农族后裔羌族之地。天水古名“成纪”,意为“成就纪年”。
《三皇本纪》:“华胥生庖牺于成纪。”《水经注·渭水注》:“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文献证据与考古证据共同证明:伏羲族在先仰韶期的女娲氏时代,发祥于黄河上游的甘肃天水;仰韶期的伏羲氏时代,扩张到黄河中游;龙山期的神农氏时代,扩张到黄河下游。伏羲族是上古四千年华夏全境的文化发动机,为“炎黄之战”以后的四千年,奠定了长期领先全球、抵达农业文明顶峰的雄厚基础。
“炎黄之战”以后的夏商周等中原王朝,仍然保留十二生肖纪年法。比如即将过去的甲午年是马年,即将到来的乙未年是羊年。
伏羲族不仅发明了伏羲连山历、神农归藏历、伏羲六十四卦(分卦值日,一爻一日)、伏羲太极图(神农归藏历分卦值日图)、十天干(太阳历日名)、十二地支(太阳历月名)、六十干支(阴阳合历年名)、十二生肖(阴阳合历年名),而且伏羲族之“羲”,神农族姓“姜”,神农族后裔羌族之“羌”,均为“羊”字头,这是羊年与伏羲族的特殊关系。
值此告别马年、迎接羊年之际,借用上古华夏四千年的若干考古实证,恭祝伏羲女娲的所有子孙,吉祥安康,自由幸福!
——————
本文选自我的微信公号“庄子江湖”(公号一周更新两次,博客一周更新一次)。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ZhuangziJianghu,即可订阅公号。欢迎订阅,感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