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276】古今不变的两句骗人经——巫相壶子

(2012-04-06 13:02:11)
分类: 庄学札记

古今不变的两句骗人经——巫相壶子

 

张远山

 

   郑国有个巫师叫季咸,能够预知祸福寿夭,还能算准任何人哪年哪月哪日死,灵验无比,从不出错。列子十分敬服,就对老师壶子说:“原先我以为先生道行最高,想不到还有比您道行更高的。”壶子说:“请他来给我看相算命。”

   季咸第一天来,壶子示以地之相。季咸看完出来,对列子说:“我看到了湿透的死灰,你的老师十天以内必死。”列子进去,流着眼泪转告壶子。壶子说:“请他明天再来。”

   第二天,壶子示以天之相。季咸出来,对列子说:“你的老师运气不错,幸亏遇到我,已经有了转机,我让他死灰复燃了。”列子进去,高兴地转告壶子。壶子说:“请他明天再来。”

   第三天,壶子示以全息的人之相。季咸一看世间诸相应有尽有,不敢妄言,出来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心不诚,面相上故意隐瞒内心欲念,叫我怎么看?”列子进去转告壶子。壶子说:“请他明天再来。”

   第四天,壶子示以无相之相。季咸一看,站也站不稳,转身就逃。列子追之不及,回来问壶子怎么回事。

   壶子告以原委:“人总是以自己极为有限的所知来揣度万物。季咸只不过所知较多,尤其对凡夫俗子所知颇深。凡夫俗子自以为得天道,得地道,得人道,并以得道之心与自然之道相抗,所以巫师能给凡夫俗子看相,甚至做出准确预言。其实并非看相者有道,而是被相者把自己的信息,不自觉地泄露给了看相者。季咸能够看出地之相和天之相(人之相的两种),已算有点混饭吃的小本事。我第三天让他看全息的人之相,他已看不明白。我第四天再让他看自然的清净本相,他就知道看与被看的位置已经颠倒,再也不敢狂妄,只好逃跑了。他害怕再不逃走,魂魄就会被我摄走。”

   列子方才明白,自己连壶子之道的皮毛也没学到,于是回家给妻子老老实实做了三年饭。平时对待任何生物,都像对待人一样恭敬,对待任何事物,都不敢妄称了解。就这样,列子像泥土一样因任自然,终于成了仙人。

(译自《庄子·内篇·应帝王》)[1]

 

庄子这一寓言,归纳了古今一切巫师神汉的两句骗人经:你的心不诚幸亏遇到我。两千年来,中国所有的江湖骗子,说的都是这两句话。你的心不诚,对付不信其鬼话的智者。幸亏遇到我,诱骗相信其鬼话的愚人。

两句骗人经的更大妙用,就是无论你信或不信,都足以为他圆谎。

比如季咸说壶子十天之内必死,壶子不信,认为他的胡诌全不靠谱。那么万一蒙对了,你十天之内恰好死了,证明我是半仙。如果蒙错了,你十天之内偏偏没死,就是幸亏遇到我

假如季咸说列子十天之内必死,列子信了,认为他的胡诌句句有理。那么既然你是半仙,看准我十天之内必死,你总不能见死不救啊,于是巫师许诺救你。你十天之内偏偏没死,是因为幸亏遇到我。你十天之内恰好死了,是因为你的心不诚

只要背熟两句宝经,任何人都是半仙。背熟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当然也是必要功课。但是无论麻衣相法也好,棉裤相法也罢,都是障眼法。古今不变的要诀,就是庄子总结的两句,世上绝对找不到不念两句真经的巫师。

真人仅有一相,本相或真如法相,否则就成了道行不深的自作聪明者:见人现人相,见鬼现鬼相。自作聪明者,无不自信人情练达,圆滑世故,但在巫师眼中,贪恋之相尽露无遗。所谓心诚则灵,就是凡夫俗子只要心诚,贪欲之相就一目了然。正是难以掩饰的贪欲之相,帮助经验老到的看相者料事如神。看相者只要用人之常情推测凡夫俗子,就能百发百中。况且看相算命者的判词,总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他说错了,你也会解释成没错。他说了许多话,你只按自己的需要,选择蒙对的一两句,其他没蒙对的鬼话,你都忘掉了。所以迷信者能把百发百误的胡诌,解释成百发百中的金言,起码是八九不离十的宝训。

壶子前后四次对季咸示以不同的四相,即地相,天相,人相,无相,实为四种人生境界。庄子认为,天、地、人三相都过于著相,他们各以自己的境界理解对方,异于己者视为敌人,同于己者引为知己[2],一旦所谓的知己与自己利益冲突,又立刻视为寇仇。

   真人无相,因而不著一切相。但是每个与真人相接者,都误以为真人具有自己之相,所以真人被一切人视为知己。真人如同不将不迎的镜子[3],每个人眼中的真人之相,只是观看者自己的俗相。真人一方面无为而应,对方能发多大的力,就应以多大的力,所以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4]。真人另一方面也有为而发,对方能受多大的力,就发以多大的力,所以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看相算命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纯粹骗术。对于迷信这一古老骗术的人们,庄子这一寓言可做最佳良药。被庄子唤醒迷梦的读者,不会再请任何“法师”看相算命。正如列子被壶子唤醒迷梦以后,连衷心敬服的壶子之道也弃而不学,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悟出了人生真道:敬畏天地万物,敬畏一切生命。中国文化的至高审美人格——仙人,不过是不以贪欲俗念戕害天赋性灵而已,岂有他哉!

 

      [1]《庄子·内篇·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尔固得道欤?众雄而无雌,尔又奚卵焉?尔以道与世抗,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止。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痊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斋,吾无得而相焉。试斋,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向吾示之以太冲莫朕。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桓之渖为渊,止水之渖为渊,流水之渖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返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矣。’壶子曰:‘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递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然而封哉,一以是终。”

[2]《庄子·外篇·寓言》,贬斥“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庄子·外篇·在宥》,贬斥“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庄子·杂篇·渔父》,贬斥“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则虽善不善

[3]《庄子·内篇·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4]《礼记·学记》:“善待問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