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9】李笠翁妙论饮食
(2009-05-23 09:41:26)分类: 书评时论 |
李笠翁妙论饮食
张远山
李笠翁是明清之际一位奇人,其多才多艺惟东坡可与颉颃,而在生活的艺术化方面,无出其右者,堪称华夏文明之生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多方面成就,集中体现于《闲情偶寄》一书,林语堂轰动世界的《生活的艺术》多采其说。知堂论及老年,曾说:“读《闲情偶寄》最遗憾笠翁未论老年,否则定有妙语。”此叹胜过一切赞语,足证笠翁所论,无一不妙。笠翁也颇以语妙天下、不袭陈说自许,所以自命文集为《笠翁一家言》。
《闲情偶寄》六卷,分别为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内容涉及生活艺术的诸多方面,无不独出心裁,道人未道,而以《饮馔部》尤为难能可贵。因为饮食之事,人人皆有经验,高人雅士多不敢乱弹,其讥庖厨近俗是虚,无亲切真知是实。而笠翁娓娓道来,却字字玑珠,语语入妙。
笠翁论饮食的总纲是:“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渐近自然也。”因此劝告世人:“腹中菜园,勿使羊来踏破。”
区区熬粥煮饭,笠翁竟有妙论:“粥水忌增,饭水忌减。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多则逼而去之,少则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去精液,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犹入水于酒。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
笠翁更以“香饭”妙法传世:“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碗。露以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为上,因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辨。”
笠翁又说:“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饭犹舟也,汤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饭之在喉,非汤不下。”
最后论肉食。首及猪肉,笠翁虚晃一枪:“食以人传者,‘东坡肉’是也。猝急听之,似非豕之肉,而为东坡之肉矣。噫!东坡何罪而割其肉,以实千古馋人之腹哉?予非不知肉味,而于豕之一物,不敢浪措一词者,虑为东坡之续也。”实为善于藏拙,不欲强说。
其他妙论尚多,无不言简义赅而金针度人,限于篇幅,难以尽录。要而言之,笠翁主张重蔬食,少荤腥,主清淡,忌油腻,崇尚自然真味,讲求审美情趣,颇合现代卫生法则,至今尚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