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3】失败是成功之母
(2009-04-11 10:18:06)分类: 寓言小品 |
失败是成功之母
张远山
没有人希望失败,所有人都渴望成功。失败者被称为弱者,成功者被称为强者。
失败对才智平庸的弱者没有任何好处,仅有一种作用:使之人穷志短,意志薄弱,从一次失败走向另一次失败,直至人生的大失败和总失败。但失败对才智卓越的强者却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使之身心痛苦,饱受折磨,另一方面使之卧薪尝胆,自强不息。所以强者的失败总是“暂时”的,而“暂时”的失败对强者不仅有益,甚至必须。倘若未经“暂时”失败就迅速成功,反而不利于强者充分挖掘生命潜能。
问题在于,“暂时”是多久?
强者能够忍受的“暂时”必有极限,一旦超过极限,无论多么坚强的意志也会崩溃。强者能够忍受的“暂时”失败,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共同大限,就是生命大限。没有一个强者,能够忍受失败长久到生命告终。因为人仅有一生,没有人愿意用生前的失败换取死后的成功。生前失败的布鲁诺、梵高、李白、曹雪芹,无疑更希望生前不如此失败,而死后照样获得巨大成功。何况没有人能向强者担保死后必能成功,因此无论多么强的强者,如果临死前尚未成功,一定心有不甘,忿忿不平,即使他坚信自己死后必能成功。
坚信“死后必能成功”,与“死后确实成功”毕竟不同,因为或然不等于必然,“信心”未必会变成“事实”。即便死后的成功由上帝担保一定兑现,强者也不能亲见。即便强者晚年有幸亲见,但他已经无法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幸福了。所以即便是强者,在这一点上与弱者毫无分别:每个人追求的成功,必定是生前的成功,而且必定希望成功来得越早越好。因为成功越早,享受成功的时间就越长,幸福总量就越大。归根结底,追求成功正是为了追求幸福。人皆有追求幸福的天赋权利,追求成功并享受成功带来的幸福,原本无可厚非,只要取之有道。
对强者而言,直到生命告终的“暂时”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然而对人类而言,强者直到生命告终的“永远”失败,确实是“暂时”的失败——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小年”、“大年”之别。强者的短暂一生是“小年”,人类的漫长历史是“大年”。与人类历史相比,或者与强者死后赢得的长久成功相比,强者的一生短暂得渺不如一瞬。对人类文明做出最大贡献的,恰恰是那些终生“暂时”失败的悲剧人物。
感伤主义的软弱者,希望这种悲剧最好不要发生。一厢情愿的短视者,对阻碍悲剧人物生前获得成功的环境乃至个人横加指责。两者都不能阻止下一例悲剧发生,仅仅阻止了两者对悲剧根源的认识:悲剧既是环境造成的,也是强者自己造成的。强者用不愿适应环境的方式,“配合”环境阻止了自己的生前成功。环境只是悲剧舞台,强者才是悲剧主演。没人邀请强者出演悲剧,是强者自己主动要求出演悲剧。环境原本要求强者采用人人采用的喜剧剧本,但强者坚持要用自己创作的悲剧剧本。于是失败陪伴强者跑到了终点,迫使他终其一生永不懈怠,把生命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抵达了科学、艺术的巅峰。
在文明的天空中,迅速成功的泛泛强者成了耀眼一时的流星,屡经失败的超级强者成了天行有常的行星,终生失败的绝对强者成了光照千秋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