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119】博尔赫斯式逆转

(2008-12-27 12:08:16)
分类: 书评时论

博尔赫斯式逆转

 

张远山

 

博尔赫斯是一位令人着迷的奇异作家,在其众多独创中,有一种独创最能体现他作为杰出文体家的才华,那就是无论什么文体(小说、随笔、论文),他在作品结尾必定安排一个出人意料的大逆转。他的小说《〈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如此描述主人公:“由于他的一种宽容或者嘲讽的习惯,使他喜欢宣传的恰恰是与他自己所赞同的完全相反的思想。”这或许正是夫子自道。

博尔赫斯否认自己是思想家,但他承认自己关心的唯一哲学问题是“时间”:“除萦怀的时间问题外,我对任何哲学问题都没有得出结论。”(《我和博尔赫斯》)于是我们有幸读到被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称作“他最具雄心的”长篇论文《对时间的新驳斥》,文中他以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广泛援引了唯物论者卢克莱修、唯心论者贝克莱、神秘主义者艾克哈特、怀疑论者休谟、意志论者叔本华、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以及中国的庄周、印度的佛经、犹太法典《密西拿》等等,来论证时间的不真实和世界的不真实。在读者几乎被他说服的时候(幸而我没被说服),他在论文最后竟然全盘推翻了自己的论证:“然而否认时间的连续,否认天文学的宇宙,是表面的绝望和暗中的安慰。我们的命运并不因其不真实而令人恐惧;它令人恐惧是因为它不能倒转,坚强似铁。时间是组成我的物质。时间是一条载我飞逝的大河,而我就是这条大河;它是一只毁灭的老虎,而我就是这老虎;它是一堆吞噬我的火焰,而我就是这火焰。不幸的是,世界是真实的;不幸的是,我是博尔赫斯。”

他的随笔,首先设法感动你,最后又嘲弄你的感动。比如在名文《博尔赫斯和我》中,他坦言作为一个生活在凡庸的痛苦生活中的人,与一个功成名就的名作家之间的人格分裂:“我活着,我让自己生活下去,博尔赫斯才能构思他的诗文,而这诗文又成为我的辩护。我无需否认他的确写了一些值得一读的篇章,但这些篇章救不了我,或许因为好的事物已经不属于任何人了,甚至也不属于那个人,而只属于语言和传统。……我只有在博尔赫斯,而不是我自己(倘若我是某人的话)身上留存,但与他的书籍相比,我在许多别的书里,在一把吉他累人的演奏之中,更能认出我自己。多年来我一直努力从他那里挣脱出来,我从城市郊区的神话流浪到与时间和无限的游戏,但如今连这游戏也是博尔赫斯的了,于是我只得构想别的事物。就这样,我的生活成了一种逃亡,我丧失了一切,一切都归于遗忘,或是归于那另一个人。”不幸的是,这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然而博尔赫斯在文章的最后让我啼笑皆非:“我不知道在我俩之中是谁写下了这一页。”

在他最擅长的文体小说中,这种博尔赫斯式的大逆转,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功。当他已经把故事说得令读者信以为真,并且顺着种种暗示和提示对作者设置的悬念,自以为了然于心之时,他在小说最后突然告诉你,你信以为真的,正是假的,种种暗示和提示,均为误导,目的是为了把你的想象力引入歧途,引入迷宫,但这一切并非故弄玄虚,博尔赫斯的最后逆转具有真正的力量。比如在小说《刀疤》中,博尔赫斯叙述了一个名叫文森特·蒙的革命者如何用革命思想教育“我”,但在实际战斗中这个革命理论家又如何怯懦,“我”如何舍生忘死保护文森特·蒙,救了他的命,但最后这个革命理论家却由于贪生怕死而出卖了“我”。然而在小说最后,“我”突然说道:“我把我这个故事用这种方式讲出来,是为了使您可以一直听到底。是我告发了庇护我的那个人;我就是文森特·蒙。现在您唾弃我吧。”

这就是令人赞叹的博尔赫斯式大逆转。哪怕你事先知道在博尔赫斯的每篇作品结尾必有大逆转,但每次你还是会被震惊,并深深倾倒于这种绝妙的艺术奇迹。在小说《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忒蒂乌斯》中,博尔赫斯写道:“一本书如果不以反对它本身而结束,就被认为是不完整。”博尔赫斯所说的“不完整”,或许是指不完美。在这种匪夷所思的大逆转中,博尔赫斯履险如夷地抵达了他的艺术峰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