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屡中屡亏,新股不败已成为传说。”这是股市进入2011年新特色。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行21只新股,有12只破发,破发绿达到52.45%。17日上市5只新股全部破发,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增长。华锐风电上市两日暴跌13.48%,秀强股份、西泵股份、海立美达纷纷“失守”发行价。IPO新规定出台合理规范询价以来,逐渐回归理性,重新分配资金流向。
新股频繁破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这是股民、机构所关注的原因。
私募人士则认为,IPO新规实施以来,高询价,高发行价是罪魁祸首,估值过高不仅抑制了炒作空间,还加大了破发风险。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则让发行人切走了大部分蛋糕,发行人获取大量资金流出了股市,引发股市资金进一步缺血,导致股市趋向低迷。上市企业筹集过量资金,则利用率更低,浪费更为严重。一年盈利、二年平、三年亏损的特色圈钱现象会有增无减。监管层原本好意,规范合理询价,避免“漫天要价”,使股票发行价格更加合理,但现实表现新规询价机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有人认为,行情低迷成为“帮凶”,这是又一个原因。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资本金,这是三个月4次上调行为。政府调控通货膨胀,紧缩资金流动性,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可用资金减少,股市行情低迷。虽然尽力打压楼市,让资金流入股市这个“池子”,但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行为驱使着资金继续留在房地产行业。麻杆打狼,两头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补洞行为,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资金是趋利的,这是永恒的真理。股市低迷导致新股破发,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新股频繁破发,未必是一个坏事。一级市场有多少资金来逐鹿中原,或许没有较接近的数字,只是感觉很庞大,庞大的不可想象。网下报价机制还有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估值水平趋于一致的现象,也符合新股发行制度的初衷吧,尽管不那么的完美。也会让那些机构等资金在网下报价的时候,更加科学理性。但是那些基金等机构是否也为自己疯狂的报价行为负责呢?看不到这一点。17日A股5新股破发亏损7亿元,大机构的资金占比是多少呢?我相信不会很少的,有人会因此丢掉饭碗吗?仍然看不到。新股高价位、高市盈率发行,从一定程度上看也是可以的,关键在于上市企业值不值这个价钱。负责承销保荐的证券公司是否承担?还是看不到。还有负责审计的会计事务所?更看不到。
新股破发,显示一级市场稳赚不赔的神话破灭,这只庞大的资金会流向何方,或流向银行,或流向二级市场,或者继续。债券基金40%的贡献度来至于打新股的收益,新股破发导致债券基金深陷期中,出现巨大浮亏,拖累了业绩。今后参与申购要择优而从,谨慎报价,更要合理配置资金,不能全靠运气来运作。二级市场对于高价位、高市盈率发行的股票价格不认可,间接表示对于该上市公司的价值不认可,也是一个好现象。依靠政策来获利的时代或许告一段落,真金白金要经得起烈火的考验,引导资金合理流动,追逐绩优股票行为更符合市场规则。
让“新股破发”来的更猛烈些吧!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89713&highlig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