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回顾2010年的基金市场,用“平淡无奇”四个字来总结和评价可能比较恰当:既没有2006-2007年的波澜壮阔,也没有2008年的惨淡无奈,当然亦没有2009年的突然惊喜。截止
2010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忙活”了一年时间,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从2009年底的3277.14点,下降到了2808.08点,整整下降了469点,下跌幅度达14.31%。受此影响,全年基金表现不尽人意,但不同公司、不同类型和不同类型中的单只基金之间的业绩表现差距较大,有的基金之间甚至可以用“天上、地下”来形容。
两个半年“天壤之别”
打开2010年上证指数K线图,其走势明显呈“V”字型。上半年,虽然指数有一段时间内的“小反弹”,但基本上由3277.14点一路下跌到6月30日的2398.37点,下降超过900点,幅度达26.82%。在此形势下,基金整体表现不佳。以股票投资为主的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闭式基金中,绝大部分出现亏损,且下跌幅度较多,这三类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1.17%、-18.61%和-14.75%,其中,股票型基金业绩最差,不过这三类基金均跑赢上证指数。但是,股票投资比例应该比股票型基金低的混合型基金,其收益率却大大低于股票型基金,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在所有基金的总排名中,只有101只取得了正收益,占所有可比基金的19.17%。前10名中,除混合型基金嘉实主题精选名列第3外,其余全为债券类基金,其中富国天丰以8.97%的回报率名列第1。
进入下半年,上证指数于7月2日探底2319点成功后,返身向上,至12月31日,达到了2808点,期间最高曾接近3200点。由于这波行情,特别是国庆节后40天左右的快速上涨,基金收益较为可观,取得正值的基金大大增加,最高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以37.77%的收益回报率高居榜首,最差的基金收益回报率则为-26.11%,二者相差63.88个百分点。在年末具有可比性的332只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共有183只基金实现了正收益,占比55.12%,刚刚超过一半,不过在考虑到上证指数较年初仍下跌超过14%的情况下,这些基金业绩还能够取得正收益,无疑还是值得肯定的。
偏股型基金“乏善可陈”
偏股型基金特别是其中的标准股票型基金(含指数型基金)是所有基金中风险最大、但也是预期收益最高的基金。截止12月31日,市场上共有305只股票型基金,具有可比性的213只,其中实现正收益的109只,占51.17%;取得负收益的104只,占48.83%,平均收益0.78%,实现最高收益的是华商盛世成长基金,最差的一只其收益率为-26.11%。在混合型基金中,至12月31日,市场上共有146只,具有可比性的119只,其中实现正收益的74只,占62.18%,取得负收益的45只,占37.82%,平均收益4.61%。实现最高收益的是华夏策略,全年总收益率为29.50%,与最差的一只相差超过50个百分点。可见,在这种“上蹿下跳”的行情中,混合型基金整体上的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取得正收益的基金比例要高于股票型基金,而且平均收益要远远高于股票型基金。
由于受所跟踪指数的影响非常大,且今年到目前为止,上证指数仍然没有达到年初水平,所以,在股票型基金中,被动跟踪指数的指数型基金的收益相对较差。至12月31日,市场上共有67只指数型基金,具有可比性的39只,其中只有2只取得正收益,39只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2%,远低于所有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收益率。
债券型基金整体最佳
在资本市场比较疲软的年份,相对于风险程度较高的偏股型基金,具有风险较小、收益较为稳定等特征的债券型基金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业绩,2010年,债券型基金更是成为基金大家族中最耀眼的一员,有媒体将其称为今年以来整体最赚钱的一个群体。截至12月31日,参与排名的107只债券型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收益超过10%的有22只,有81只超过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一只为宝盈强债C,收益率达16.32%,平均涨幅超过7.29%,大大超过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4.61%和股票型基金的0.78%。即使在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债券型基金仍然取得了正收益,到6月末,参加业绩平均的40只一级债基,平均收益率2.47%,33只二级债基平均收益率0.39%。由此看来,在股市大幅震荡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无疑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风港”。同时,当前在通货膨胀率高企、负利率还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存在的情况下,债券型基金也是战胜通货膨胀、应对负利率的有效金融品种。根据统计数据,从2003-2009年,除2004年收益率为负外,其它年度均实现了正收益,年平均6.28%,债券基金的低风险、稳定收益和净值波动小的特性,应该成为每个家庭资产配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在债券基金中,今年还有一类基金倍受关注,即封闭型债基,其中有一只新发的封闭型基金甚至出现了一日发售告罄的火热现象,并启动了末日比例配售制度,这一现象自2007年大盘调整以来已经非常少见。这种基金,是一些基金公司为了改变传统的债券型基金受市场流动性不佳和大额赎回对债券基金操作的影响,而推出的创新型债券基金,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只封闭型债券基金,由于这类基金的独特优势,受到投资者的普遍欢迎。创新型债券基金的推出,为债券型基金拓宽了发展空间,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创新型封闭债券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品种。
封闭型基金折价率创新低
与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相似,封闭型基金也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1月初到12月31日,在纳入比较的封闭型基金中,有21只取得正收益,占61.76%,收益率介于0.44%至24.89%之间;其余13只为负收益,最低的为-15.05%。在二级市场上,封闭型基金的价格增长率总体上要高于其实际的净值增长率,至12月31日,有31只涨幅为正,只有3只为负收益,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基金,其价格增长率同样取得了第一名,且幅度要远远高于净值增长率,超过1倍,为52.26%,而最低的一只其增长率为-25.61%,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由于受价格增长幅度高于净值增长幅度等方面的原因,全年封闭型基金的折价率呈现不断走低的迹象。12月31日,纳入可比较的封闭型基金中,折价率最高的达20.72%,各基金加权平均为9.19%,这一折价率创几年来新低。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封闭型基金出现了溢价现象,这类基金共有8只,占可比较基金数的14.55%,最高的一只达到了14.86%。较低的折价率,甚至是高溢价率的存在,从表面上看,封闭型基金的投资优势降低,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业绩和折价率的变动,对封基投资价值的影响是双向的,而且考虑到低折价下对基金业绩的驱动力度增强等因素,从资产配置等角度出发,封闭型基金长期仍具有吸引力。
一对多和私募基金分化严重
曾经在2009年推出时受到投资者普遍关注并寄予厚望的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目前已经成为基金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那么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这一板块目前表现如何?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一对多基金产品已超过200只,但市场的剧烈震荡使各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分化非常严重。截止12月10日,成立于当年5月的一只一对多已经取得34%的收益,几乎同期成立的其它几只一对多基金则表现平平,净值依旧处于面值附近,另外,还有多只一对多产品收益率超过20%,好的一对多与差的一对多业绩差距高达40个百分点,且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一对多产品业绩差距也较大。
与基金一对多相类似,私募基金同样存在着分化比较严重的现象。根据某专业基金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12月3日(因净值公布时间差异,不同基金的净值时间可能会相差几天),在324只私募基金中,表现最好的私募基金的绝对收益率达到了86.16%,超过第2名34个多百分点,相对收益率为97.55%(绝对收益与期间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之差)。虽然私募基金整体表现尚可,但仍有多只基金的回报率为负,最差的一只收益率为-31.42%,最好与最差之间差距高达117.5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与公募基金相比要大得多。但取得负收益的私募基金只有18只,占比5.56%,这比公募基金特别是其中的偏股型基金要好得多。
对比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资本市场走势以及基金净值和收益走势,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公司、不同基金之间会有不同,表现好的基金也较多,但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基金还是处于像许多老百姓所说的“靠天吃饭”的境地:资本市场一好,大部分基金收益就好,资本市场一差,大部分基金立即就变了一片天。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没有丰富投资经验,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投资的老百姓,基金仍不失为一种相对较好的投资品种,但是,在购买基金时,应该认真分析拟购买基金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地选择公司基本面好、对公众比较负责任、过往业绩相对较优的基金,并切实做好资产配置,建立基金组合,提高自己的基金投资收益。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87976&highlig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