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涨跌起伏,理财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都已经到了言必谈理财的程度,互相交流时总会谈谈理财这个话题。但是,毕竟理财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不久,所以老百姓对理财的真正含义还不甚明了,甚至对理财产生了一些误解,比如,或者把理财仅看成投资,或者把理财当成发财,等等,有的人则是“为了理财而理财”,陷入了较为严重的理财误区,比如:认为理财就是节俭,这本来无为厚非,因为节俭也是理财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支出,但有的人对节俭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每日为节省一分钱而想尽千方百计,却不从开源上去想办法,结果,虽然节约理财的措施不少,却不见理财效果;有的人对投资收益率非常看重,看到自己购买的基金收益率不如别的基金,就很不舒服,总觉得自己购买的基金应该是最好的,能够取得最佳的收益率,因此整日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显然,这些做法都是不很正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这些做法的人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过于精明”或者说是“过于聪明”的怪圈,最终或者使自己的理财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弄得自己心情不佳,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或者家庭生活幸福,从而得不偿失,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在理财上应该怎样做呢?笔者建议不妨学学郑板桥,来一点“难得糊涂”。说起“难得糊涂”来,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一句名言,后被广泛流传,许多人的办公室里都挂着“难得糊涂”的条幅。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做人如此,理财亦是如此。在理财中,可以借鉴一下“难得糊涂”的思想,去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确立合适的理财目标或者投资目标,把理财融入生活中,并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重视理财,却不是“为理财而理财”,以平常之心做好理财。具体来说,做好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理财的人要知道,理财不仅仅是投资,投资是达到理财目标的一个途径,同时投资也不是发财,想通过理财来快速致富的思想是错误的。那么理财是什么呢?理财是一种对财富的管理行为,理财的目标就是根据自己或者家庭的收入曲线和支出曲线,在人的生命周期内合理地管理财富,保证一人或一家的财务安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工具,如投资规划、房产规划、教育规划、税务规划等,通过这些工具或者措施,来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达到一生的财务收支平衡和自由自主自在。为做到这些,可以适当学习一些理财知识,从而帮助自己正确地认识理财,做好理财。
树立长期的理财思想。理财关注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收支平衡,所以,不应该太在意一次或者一笔投资行为的收益高与低或者成与败,更不能因为一次的投资失败就对自己一生的投资理财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例子却并不少见,比如,有的人因为在2007年买了基金,之后在遭受2008年的大跌后,便对基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甚至“谈基色变”,无论市场如何,都不敢再将资金投入基金,而事实上,从长期来看,基金是帮助人们资金保值增值,实现各项理财目标的最好工具之一,尤其是对于收入不高、理财知识和经验比较缺乏的普通老百姓,更是如此。之所以应该树立长期的投资理财观念,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时间的魔力和复利的效应,对投资来说,时间的魔力和复利的效应无疑是巨大的,通常情况下,投资时间越长,风险越低,收益越高,所以有人说,“好的投资永远是和时间赛跑”
建立资产配置组合。在投资理财界,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美国学者在对90多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投资绩效的研究中发现,长期来看,在投资成本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产配置策略对投资业绩的影响最大,其贡献度超过90%,而我们通常非常重视的“择时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的贡献都只有不到5%。所以,我们不应该过于重视在一股一基中的得失,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资产配置组合,分配好家庭可投资资金在股票、基金、债券、货币等大类资产上的投资比例,取得一个相对合理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帮助自己达成理财目标。建立资产配置组合后,就重点关注整个组合的收益率就可以了,对组合中个别品种的收益率不必过分在意。
养成定期定额投资的好习惯。我们发现,有许多客户非常注重时机的选择,他们总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买在低点卖在高点”,但由于市场的变幻莫测和自身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因素,这些投资者对时机的过分注重,反而往往使他们难以买在低点卖在高点,却常常卖在地板上买在高岗上。有的投资者由于总想买在最低点,所以在市场调整中认为还会有更低点,因而错过了很多的投资机会。对此类投资者,建议采取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即固定时间、固定金额地投资于同一只基金或者股票等投资工具中,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养成强制储蓄和投资的习惯,而且可以达到较好地分散风险、平摊成本的效果,长期坚持下去,收益较好。
定期做好理财规划的检视。有了正确的理财观念、树立了长期的理财思想、建立了合理的资产配置组合、养成了定期定额的好习惯后,就不必每天盯着自己的理财规划了,更没有必要天天关注自己的投资账户,只要安心工作和生活,让金钱默默地为自己服务就行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不用再管了,正确的做法是,在做好上述规划后,虽然不需要时时关注,但也应该定期(比如半年或者一年)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情况进行检视,查看投资理财效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并适时进行调整。当然,如果投资环境或者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应该及时对投资理财计划进行调整。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对“难得糊涂”的理解,笔者很是赞同:“其实在我说来‘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它还是一种资格和智慧。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这句话也许是对理财要做到“难得糊涂”的最好诠释。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thread-222090-1-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