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海沉浮,留好后路(作者:AFP持证人 ella0122)

(2010-03-19 11:01:44)
标签:

财经

股票

afp

ella

股海

从2009年8、9月份的低点到现在,很多股票都已经涨了1倍了。大盘指数不是个股涨跌的通行证,政策变换却是套牢者的墓志铭。也许那些涨了1倍、3倍的股票,你也曾经留意过,但最终选择的却是现在被套牢的股票。仅仅一念之差,财富之梦化为泡影。你还是你,生活中营营役役,为生计操劳的小散户。

都说月有阴晴圆缺,股市有涨有跌,可为啥我能看到圆满的月亮却等不到股票涨停的时候?股神巴菲特说要坚持价值投资,放眼望去,最具估值优势的大盘股却迟迟未见启动;转而学习技术派,天天盯盘,看K线,却越研究越迷茫,选来选去,挑花了眼;政策,赚钱靠政策,中国是政策市,看报纸,看新闻,找消息,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跟不上节拍,永远是早走一步,迟来一步;热点轮动,追吧,结果落个追涨杀跌……小散的出路在哪里?

有句话说,散户永远处于信息的末端。等你研究透了,行情早就结束了,即使能有幸搭上末班车,也常常因为人性本身的贪婪而不能及时逃顶被深深套牢。

说到人性,浸淫在股市几年后,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把握好自己。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的那道神谕—— “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穿越几千年的时空,至今仍然让人困惑不已。无法脱离本我,客观得看待自己,这是人注定的局限。一般环境下,我们很少有机会或在意体会自己的内心。但在股市跌宕起伏中,股民内心也随之起起伏伏,在关系切身利益的时刻,每个股民的个性被淋漓尽致得体现出来。所以在股市中,我养成了观察自己的习惯。自信与武断,果断与犹疑,恐惧与贪婪……这些矛盾体会随着股价涨跌瞬间携裹在情绪中冲击你的内心。这一瞬间的冲击也许就导致了那一念之差。因此在股市中生存的第一法则是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止损点。

万物皆相同,理解了自己,也能推己及人,琢磨出当下行情趋势。而对人的研究是最最困难了。因此股票不仅仅是智力的博弈更多的是心理的博弈。也怪不得去年公募、私募两位投资大佬孙延群、杨骏都在40多岁正年华时去世。控制意味着压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长期的压力,情绪压抑,心理起起伏伏摧毁了他们的身体。

所以我们这些小散们,还是豁达些。自己的水平肯定比不过这些投资专家,他们赚了银子尚且赔了性命,而如果我们也深陷其中,天天盯盘、研究,一惊一乍,最后落个钱也没赚到还搭上了健康,那真是太划不来了。

不妨简单些,眼花缭乱的投资理论太让人糊涂,股市永远是赚少赔多(并不遵循能量守恒,财富可以蒸发)。股市生存的第二法则是尽量少犯错误。如果没有超群的智商、高妙的技术、灵通的信息、深刻的领悟力,散户们至少要做到少犯错误,不赔钱。这是玩股票的底线。俗话说,留得东山在,不怕没柴烧。理论上说,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就有翻本的机会。跟着趋势走,趋势好的时候,大胆进;见势不妙,赶紧出逃。这样也许赚的不是最多,但也可保赔得不多,可以落袋为安。

2010年3月1日,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首日,很多银行一营业,2小时内,国债就卖完了。购买者中,中老年是主力军。本期国债发行总额500亿,其中1年期250亿,票面利率2.6%;3年期250亿,票面利率3.73%,分别比目前的存款利率高0.35、0.4个百分点。假如以1万元投资,购买1年期国债和3年期国债,到期时可以比同期存款多得利息35元和120元。对于股民来说,这点钱实在不算钱。百八块钱,转眼就赚了,当然转眼也可以蒸发了。但是如果买100万,3年后就可以收益11.19万了,是不是还不错呢?也许炒股100万,万一趋势不好,赔了一半也不一定。所以,老人的智慧还是对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有所启示的。

启示什么呢?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炒股时,分点钱做些保守的投资,至少也得给自己买份保险。万一遇到最坏的情况,至少还可以活下去。即便自己炒股破产跳楼了,还可以给家人和孩子留点生活费。

 

 

 

                                         此文来源于http://182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3/19/10/4/128251ac917g214.jpgella0122)" />

                               http://blog.jinku.com/109467/viewspace-5951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